人文旅行达人/小众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
原计划晚上到临江门广场看看夜景,无奈当日走了太多的路,体力有些透支,回到酒店后就不想挪窝。第二天早上起来,第一站便来到这里。
前一天断断续续下了一天的雨,到傍晚时天空开始放晴,清晨,依旧是阳光灿烂,有蓝天白云作背景,风景也变得更加优美。
临江门广场位于松花江北岸,正对着临江门大桥。广场边的城门楼是标志性建筑,早上从广场中间的位置看过去是逆光,城门楼像是藏在阴影里。倒是旁边一栋呈扇形的摩天大楼,有点喧宾夺主的味道。
来到城门楼下,却看到城门上方镶嵌着“迎恩门”匾额,城门下的标志石碑上,写的也是“迎恩门”三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石碑后面找到一段文字,介绍了吉林城以及这座城楼的历史变迁,也解开了心中的困惑。
关于吉林的建城史,昨天在北山公园下的满族博物馆已有所了解。顺治十三年(1656),清政府在吉林设船厂造船。康熙十五年(1673),宁古塔将军移驻船厂,自此,吉林成为清政府统辖吉林、黑龙江两地的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时间长达278年,宁古塔将军也改称吉林将军。
宁古塔将军移驻船厂后,开始倚江建城,分设东、西、北三个城门,此城门始称大西门。清同治五年(1866),吉林将军富明阿募捐修整土城,城门增至八个。因康熙、乾隆两位皇帝东巡时均经此门入城,所以称“迎恩门”,民国后改为临江门。2024年,当地政府在原址按原貌复建古城门,仍将其命名为迎恩门,以帮助市民和游客了解吉林的历史。
从城楼的门洞穿过,来到面向松花江的一侧。这个方向阳光正好直射,迎恩门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更显巍峨。想当年康熙乾隆两位皇帝由此进入城门时,中国正处在康乾盛世,可以想象他们的神情,一定是意得志满的。
因松花江流经此地时绕了个大弯,并不是正南正北,所以,迎恩门在修建的时候,也不是正对着松花江,而有略有偏斜,估计为正南方向。城门洞前的地面上,还绘制了一幅地图,呈现出八个城门的方位及名称。
来到广场的边缘,这里正对着临江门大桥,只见道路宽阔,车水马龙,对岸的高楼大厦仿佛就在眼前。可惜附近未找到过街通道,也不想绕行太远,只能望桥兴叹。
与临江门广场一路之隔的毓文中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名校,金日成曾在此就读并开展革命活动,只是校园并不对外开放。
前方马路的中间有一个圆形花坛,立有“古韵船厂”的标语。不知这船厂是否还留有遗迹,此次吉林之行并没有寻到相关的景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