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门算是一个新兴的网红景点,它在2011年的一场暴雨后在全国走红,之后,更以无数绝美的日出和“蓝调时刻”照片在互联网上圈粉,成为武汉备受年轻人喜欢的“顶流”打卡地之一。
对于武汉人来说,凌波门是特别的,它是一个几乎完全由市民的自发选择而成为的景点。据说它最初是武大体育课使用的露天泳池,那保持了近百年的曲折蜿蜒的栈道,原是水中的围栏。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一代代文人墨客在畅游东湖时留下诗句,惊艳于凌波门的波光潋滟,气象万千,一代代市民在东湖边野泳、玩耍、谈恋爱,又缘于武汉大学的书声灵秀和学子们的青春故事加持,这里成了独一无二,上演了几代人共同回忆、又承载了更多公共功能的市中心亲水胜地。
凌波门成为众多年轻人到武汉旅游的“顶流”打卡地之一。
10月1日国庆当天,清晨5点半,凌波门的栈桥已被暖黄的灯光与跃动的人影点亮。有人攥着小国旗踮脚望向东方,有人举着相机调试参数,更多人自发哼起《歌唱祖国》的旋律,上千市民自发来到这里,表达着一种朴素而炽热的期待:与朝阳同升国旗,看千帆竞发向光。凌波门,早已不仅仅是一个浪漫的打卡地,还是一个让市民表达情感、寻找城市认同的公共空间。
从凌波门衍生而来的城市狂欢节——跳东湖,已经成为全城年轻人的最快乐的夏日派对。民间自发形成的凌波门跳水队,仅凭一段不到5分钟的短片,让一帮50多岁的“武汉老杆”刷屏社交网络,引来无数人热泪盈眶;每到黄昏时刻,来这里散步、看晚霞的人们,也留下辛苦工作一天后充满治愈的回忆。凌波门是属于每一个人的,从50后到00后,因为有了人的活动与记忆,凌波门才开始代表武汉,在它的美之外,还开始承载起一座城市的精神。
我们可以看到武汉为了保护凌波门这份浪漫的决心,用十年时间来治水,直到被污染的东湖水质重回清澈。在保护市民生命安全与保存历史风貌之间反复抉择,审慎地改造凌波门栈道,仅加长长度,不拓宽宽度,修旧如旧,然后在湖底铺上细沙,在湖边设立沙滩,更加建观光石阶,设置24小时三班倒的安保和救生员。凌波门的美由此多了一份安心。我们期待,关于凌波门的故事还会书写得更多,关于它的每个日出与黄昏,始终值得期待。
(长江日报记者占思柳)
【罗田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