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国庆中秋双节叠加,青神县深入贯彻省、市、县委全会关于文旅融合发展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生态打底、文化赋能、全域发展”,打造岷江两岸农文体旅融合示范带,以生态为纸、文化为墨、体育为笔,精心勾勒出一幅“体旅共生、文脉延绵、全域欢腾”的文旅画卷。从岷江之上的竞技热潮到中岩山间的文化寻踪,从公园内外的视听盛宴到街巷深处的民俗欢歌,多元业态深度交融,让这里成为全国游客假期文旅消费的热门目的地,彰显了县域农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强劲活力——
跟着赛事到青神。10月2日,2025全国青少年桨板锦标赛暨亚洲桨板公开赛汇聚了全国81家俱乐部、27所高校近千名选手及数十名外籍运动员,吸引游客5万人次。
跟着东坡读青神。本次国庆中秋双节,中岩景区实现了历史最高接待量。中岩书院每天设置6场公开讲解活动和登山赢奖牌活动,累计游客3.5万人次,同比增长56%;门票收入35万元,同比增长23%。
跟着民宿住青神。青神特色民宿持续火热,1—6号竹玖间、汉云星野、守望日落均满房,其余酒店平均入住率达80%以上。
跟着主播游青神。国庆期间,青神赛事活动不仅获得央视、四川卫视等主流媒体关注,更吸引了600名网络博主到青神开展宣传推广,发布图文视频850条,完成赛事、熊猫、演绎等直播50场,网络总浏览量达600余万人次。
双节期间,青神县全县投入安保、志愿服务人员1000余人次,保障了假日安全有序。全县共接待游客共计40.12万人次,同比增长32%。其中,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 17万人次,增长43%;门票收入48万元,增长42%。
赛事领航:首个洲际赛事 点燃青神消费新引擎
10月2日清晨,岷江青神唤鱼公园段碧波荡漾,随着一声鸣笛,五彩桨板如离弦之箭疾驰而出,2025全国青少年桨板锦标赛暨亚洲桨板公开赛正式开赛。这场国家五星级赛事汇聚了全国81家俱乐部、27所高校近千名选手及数十名外籍运动员,在青神湖中展开力量与智慧的较量。
桨板赛吸引中外运动员齐聚青神湖。
作为国内青少年桨板最高级别年度赛事,本次赛事设精英组、公开组、大师组、卡胡纳组及U15、U12、U9青少年组别。其中,个人赛包含200米冲刺赛、1000米技术赛,以及青少年组3000米和成人组6000米耐力赛,全面覆盖不同年龄层和技能水平的选手需求。团体赛则设有四人团体龙板赛(200米)与家庭亲子三人龙板赛(200米),既考验团队协作,又增进亲子互动,让赛事更具观赏性和参与性。“赛事覆盖各年龄层和技能水平,亲子项目让我们既能观赛又能体验,特别贴心。”来自成都的观赛游客李女士说。
夜幕降临,唤鱼公园变身欢乐海洋,“运动员之夜”活动热力开演。歌舞串烧、DJ打碟点燃全场激情,桨板球赛颁奖仪式更将氛围推向高潮,来自福建的冠军选手登台领奖时感慨:“这里的比赛氛围太棒了,今晚的狂欢更让人难忘,已经开始期待下次再来。”
桨板运动员奋力拼搏。
依托汉阳、虎渡溪航电工程形成的万亩平湖资源,青神已建成全国特技滑水训练基地、全省水上运动训练中心等专业设施。此次赛事通过“跟着赛事游青神”系列联动,有效将参赛选手、观赛人群转化为旅游消费群体,带动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营收显著增长,“体育+文旅”的融合效应持续释放。
中岩寻踪:千年书院重开,触摸东坡千年文脉
“第一次来参观中岩书院,让我对苏轼的成长经历有了直观认识。站在这片他曾经读书的土地上,仿佛能看到千年前那个勤奋好学的少年身影。”10月3日,中岩书院内,来自成都的游客刘柏宇听完讲解后深有感触。这个国庆假期,作为苏东坡少年求学之地的中岩景区人气爆棚,新开放的中岩书院更是成为文化打卡核心地标。
修复后的中岩书院分为A、B两栋展陈空间:A栋以立体式、数字化技术重现书院历史、王方教学场景与东坡求学故事;B栋打造沉浸式研学体验空间,还原少年东坡上课场景,为全国东坡文化爱好者、青少年提供“身临其境学东坡”的平台,已成为东坡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中岩书院重开吸引八方游客。
“我们主要讲中岩书院的历史,包括办学老师王方、大文豪苏东坡等人物,也会讲书院学规。”中岩书院讲解员告诉记者。
国庆节期间,中岩景区还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的徒步打卡挑战赛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他们沿着“唤鱼池—千佛长廊—仙床凌虚—景德禅院—灵岩石笋—中岩书院—四方亭”这七大地标路线拾级而上,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东坡文化。
徒步途中,雅掷壶戏、玉丸飞掷、彩囊抛戏、百索竞渡等传统游艺项目趣味横生,引得大人小孩纷纷踊跃参与。这些传统项目不仅为旅途增添了欢乐氛围,更成为游客们旅途中最为珍贵的记忆。节日期间,每天打卡挑战成功的前100名游客,可免费兑换东坡主题限量纪念奖牌,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公园欢歌:古今交响奏响文化乐章
1日到7日,一场场以少年苏轼为主题的沉浸式情景表演在唤鱼公园轮番上演,为游客们带来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体验。“少年苏轼”在唤鱼池畔执手漫步、举头望月,千年前的东坡故事在青神县唤鱼公园“活”了起来。
游客在唤鱼公园沉浸式体验东坡文化。
从上午11时至傍晚6时,每逢整点,《唤鱼池情》《苏母教子》《苏轼念月》三个篇章准时在公园内不同场景上演。在曲桥、亭台、水畔,身着宋制襦裙的演员们通过细腻的舞蹈动作,生动演绎了苏轼与王弗的浪漫初见、苏母教子的温馨场景,以及把酒问月的诗意情怀。
表演者以优雅的提、按、点、划等舞蹈语言,将历史故事娓娓道来。当“少年东坡”在《苏轼念月》尾声张开双臂,邀请游客共赏“满月”时,现场气氛达到高潮,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演出现场,游客们驻足观看,不少人举起手机记录精彩瞬间。孩子们模仿着演员的舞蹈动作,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实时分享着这场文化盛宴,年长者则频频点头,沉浸在历史与艺术交融的氛围中。
沉浸式情景表演是青神县与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携手复活千年文脉,共办“国韵中秋・少年东坡游园会”的一个部分。2025年10月1日至7日,青神县唤鱼公园内张灯结彩、文脉涌动——由青神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眉山岷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眉山岷江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与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共同承办的“国韵中秋・少年东坡游园会”在唤鱼公园成功举行。这场为期7天的文旅盛宴,以“东坡文化”为核心纽带,深度融合校地资源优势,通过沉浸式演绎、精品赛事、特色市集、文艺演出等多元形式,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场“可看、可玩、可感、可忆”的中秋国庆双节体验。
唤鱼公园精彩表演吸引游客。
作为本次活动的核心承办方之一,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充分发挥艺术类高校的专业优势,从“内容创作、演艺执行、舞美设计”三大维度深度参与活动筹备,与青神县的文旅资源形成精准互补。据活动现场指挥组介绍,学校组建了由舞蹈学院、音乐学院、电影电视学院、体育学院、戏剧影视学院等多院系师生构成的“演艺执行专班”,不仅承担了全部文艺节目的创排与演出,还参与了活动主视觉设计、舞台景片制作、NPC服装造型等关键环节。
与此同时,青神县则依托唤鱼公园的自然景观与文旅基础设施,为活动提供了场地保障、政企资源对接、后勤支持等服务。县文旅局联合眉山岷江产业投资集团,引入斑布、立白、麦当劳、星巴克等知名品牌,以及非遗糖画、乐山咔咔、景德镇陶瓷等特色商家,打造“东坡月集”市集,实现“文化体验+商业消费”的有机结合。
每晚19:30至21:00,主舞台的“东坡竹韵育成艺,双节共绘青神卷”主题演出准时上演,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各院系师生轮番登台,呈现了一场场高水准的文艺表演。舞蹈学院的蒙古族群舞《额尔古纳河》、羌族群舞《尼莎•妈妈的歌谣》展现了民族舞蹈的魅力;音乐学院的四川清音《蔴布绣花》、男声独唱《把一切献给党》传递了传统与红色文化;戏剧影视学院的川剧《变脸、吐火》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不少游客感叹“在家门口看到了专业级的演出”。
此外,分舞台还安排了键盘独奏《灯火里的中国》、单簧管与键盘重奏《萱草花》等轻音乐表演,园区内的小丑巡游、国风巡游则为亲子家庭带来了更多欢乐。
据活动组委会统计,本次游园会期间,唤鱼公园累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线上直播累计观看量突破50万次。
街巷寻趣:民俗烟火凝聚团圆温情
10月6日中秋佳节,竹里巷子被欢声笑语包围,“国韵中秋,少年东坡游园会”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打卡。广场上的非遗市集早早开张,香囊制作等体验项目前人头攒动,市民邵学梅带着孩子完成手作后笑道:“过程有趣又有意义,这是最好的中秋纪念。”
汉阳古镇传统表演。
广场另一侧,民乐演奏轮番登场,经典曲目悠扬婉转,为游园会增添国风氛围。“天涯共此时”诗歌朗诵区,从孩童背诵《静夜思》到长者诵读思乡诗作,每段朗诵都承载着团圆情愫,参与者还能获得熊猫馆、竹里萤光馆门票。月饼分享会将活动推向高潮,游客排队领取月饼,共享团圆美味。
“月饼很香,气氛更好!”市民们的赞叹道出心声。得益于清晰的指引标识、充足的安保保障,日间游园安全有序。活动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传统节日为载体,推出更多文化惠民活动,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传承。
在离竹里巷子不远的地方,刚到青神不久的大熊猫兴路,正在“加班”为游客提供快乐。憨态可掬的兴路和华容所在的熊猫馆,是外地游客来青神必来的地方。
熊猫兴路憨态可掬。
“我们一家是专门从成都来到青神看这两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这边的生活环境也非常适合熊猫。同时我们感受到青神是非常宜居的一个城市,非常喜欢。”一位游客告诉记者。
而在国庆期间,还有一场精彩的传统活动,在“四川省第六批历史文化名镇”之一的汉阳镇举行,这场集传统文艺展演、特色美食品鉴与趣味互动体验于一体的文旅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为古镇带来了蓬勃生机与消费活力。
上午9时,蚌灯巡游队伍从古镇街口准时出发,身着鲜艳服饰的演员们手持蚌壳道具,开合之间,犹如蚌在水中游动。
据了解,蚌灯这一民俗在汉阳古镇已经传承了数百年。在传说中,蚌灯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象征着对丰收和平安的祈愿。它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承载着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蚌灯巡街表演不仅点燃了现场氛围,更吸引着沿途群众与游客纷纷汇聚,一同走向古戏台。
文艺汇演在大鼓《五星红旗》表演中开场,川剧、舞蹈、历史情景剧等各类节目精彩上演,既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赞颂,也饱含着对伟大祖国的祝福,一步步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这次来汉阳镇过双节,很开心!文艺表演很精彩,感受到了川剧等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这里的美食也太多了,有汉阳棒棒鸡、叶儿粑。打卡抽奖活动也很有意思,还收获了小惊喜。这样的活动形式非常有趣,还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古镇文化。”一位游客说道。
“我是从成都过来的,我平时就喜欢到处旅游,寻找有特色的地方。在汉阳古镇里漫步,看着古色古香的建筑,感受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体验感非常棒!”另一位游客高兴地说道。
采访手记:竞技热、文脉暖、烟火甜,这是县域文旅的鲜活模样
一声鸣笛划破江面,五彩桨板如流星般掠过碧水,亚洲桨板公开赛的竞技热潮瞬间点燃岸边。挤在观赛人群里,听成都游客李女士笑着说“亲子项目让娃也过了把瘾”,再看夜幕下“运动员之夜”的DJ打碟与颁奖欢呼,忽然懂了“体育+文旅”不是概念:是选手赛后忙着打听中岩书院路线,是民宿老板笑着说“房间早订满了”,赛事聚起的人气,正悄悄变成消费活力。
去中岩书院,跟着讲解员舒渺喻的脚步,看A栋数字屏上重现东坡求学场景,B栋里孩童模仿古人拱手行礼。山间徒步道上更热闹,掷壶戏前老人教孩子握箭,百索竞渡处传来阵阵喝彩,前100名的纪念奖牌虽小,却攥着游客眼里的光。
唤鱼公园的午后总伴着旋律,《灯火里的中国》刚落幕,《苏母教子》的情景剧就开演了。身着宋制襦裙的演员跪坐讲学。中秋的竹里巷子,香囊的艾草香混着月饼的食物香;汉阳镇的蚌灯巡游更惊艳,演员手持蚌壳开合间,游客念叨着“川剧好看,棒棒鸡更绝”,烟火气里满是团圆味。
从水上赛事到山间寻踪,从公园欢歌到街巷民俗,青神县以“体”聚气、以“文”铸魂、以“旅”赋能,让生态资源与文化底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书写了县域农文体旅融合发展的生动答卷,展现了县域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模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