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孙瑾杰 袁智 王淑慧
河流,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10月8日,武汉图书馆江城书房内,一场以“大江上下:从巴蜀到江南的文化漂流”为主题的活动举行。这是长江文明系列第四期活动,开启“人文长江”篇章,共探长江流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源头。”长江文化研究者、荆楚诗词旅游推介官袁智以人类最早的文明开场,从世界文明之河——两河流域、尼罗河、印度河,以及呈放射状分布的欧洲各大河流,慢慢引入中国由西流向东的黄河、长江。
“长江,不仅是一条地理的河流,更是一条文明的河流。”大屏幕上,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黄金面具;湖北屈家岭遗址的碳化稻谷、石制农具;浙江良渚遗址的玉琮、玉璧依次呈现。“三星堆遗址印证了长江上游古蜀文明的独特性;屈家岭遗址展现了中游石器时代稻作农业的辉煌;而良渚的玉器则实证了下游5000年前的社会复杂化进程。”
“原来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就像一对兄弟,早就开始‘走动’了!”通过三星堆玉器、象牙等遗存,袁智向大家揭示了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早期互动。历史上,长江流域的稻作文化与黄河流域的粟作文化互补,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
活动中展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长江与黄河“立体交叉”示意图,通过穿黄隧洞,长江水与黄河立体交叉。2021年永定河通水,长江水与黄河水共同滋养干涸河道,重现“流动的河”,现场观众一片惊叹。
唐宋以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长江流域成为文明新引擎。袁智介绍,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很多都是经长江运往海外,汉口镇因“九省通衢”成为商业枢纽,“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彰显农业繁荣,长江流域实现经济革新。文化方面,李白、苏轼等文人沿江留下诗篇,黄鹤楼、岳阳楼成为文化地标;近代武汉作为辛亥革命首义之城,更以“敢为天下先”精神书写红色篇章。
现场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尤其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好奇心。袁智讲述长江文明传承与创新时说道:“活跃的商业贸易是创新的动力,正因为此,长江文明不断用新的变化、新的传承,去适应自然界和世界的变化。”现场小朋友大声应和:“长江后浪推前浪”。大家都不禁笑了起来。活动结束后,小朋友在留言板上不禁写下“我喜欢武汉”,让人倍感欣慰。
据悉,武汉图书馆“长江文明”系列活动将持续至11月,下一期将聚焦从都江堰的“水旱从人”到云梦泽“沧海桑田”的江湖变迁,读懂长江经济带的千年发展脉络。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