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城文化、胡同文化中探寻新的发展活力,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交融的模式成为北京商业的一张全新名片。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跟随北京市税务局实地走访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中海大吉巷和白塔寺街区,体验该区域在城市更新、街区焕新和消费提振方面取得的成效。古老建筑与现代业态在此相互交织,呈现出文化保护与商业活力并进的景象。
大吉巷:历史文脉激活消费活力
从菜市口地铁站C口出来便到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陶然亭街道的大吉巷商业区,一座座青砖灰瓦的仿古建筑映入眼帘,装潢极具时尚感和艺术感。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既有孩童和老人、夫妻情侣,还有专门拉着行李箱来打卡拍照的。
“修缮得真不错,这一改造风景很好。我从80年代开始就在这附近上班,改造后我这是第一次来。”孙先生表示,他是从媒体报道中看到了大吉巷更新改造的新闻,特地来看看。他认为,文保区跟外边的商业区从外观上融合得很好,既能逛康有为故居,还能吃饭遛弯,很方便。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文保区主要分布在项目西北侧,大吉巷对康有为故居、每周评论旧址等48处有保护价值的院落进行修复。其中,康有为故居为北京市级(省级)文物,米市胡同29号院楼房、《每周评论》旧址以及观音院过街楼是普查登记在册的3处文物。米市胡同29号楼房曾是便宜坊的祖店,这里既有历史名人的印记,又有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改造过程中,商业区建筑采用了与文保区建筑相同的形制,可以自然过渡到文保区。
“地上守形制,地下挖价值。”中海大吉巷定位“城市文化会客厅”,项目体量36 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8 万平方米,城市森林绿地1.2 万平方米,历时9年改造提升,激活西城区域的商业价值与消费潜力,填补了城南商业空白,为北京二环内增添了一处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新地标。
“目前该商圈已经是满租状态,2025年5月25日开业至今,大吉巷销售额接近3亿元。”相关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大吉巷商圈启动后,区商务局联系对接高质量消费品牌入驻,开业后引入品牌150余个,首店及定制店占比50%以上。
城市更新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的首都功能核心区首个大型城市更新综合体,大吉巷项目已蝶变为集文保、商业、商办、绿地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今年9月底,该项目还入选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优秀项目”,这片承载百年宣南文化的历史地块探索出了“文保+商业”的发展模式,利用历史文脉激活了消费活力。
白塔寺:古韵与新潮融合焕新
位于新街口街道的白塔寺宫门口东西岔街区,同样作为西城区城市更新项目代表,也在逐步展现其独特的魅力。该街区曾入选2024年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优秀项目”。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里已汇聚五十余家特色商户,包括10家北京首店,5家西城首店,形成了“老字号+新消费”共生生态。街区业态以咖啡、精酿啤酒、中西式糕点等各地特色餐饮为主,同时新晋引入白塔艺术中心的文化业态丰富了街区商业种类,还保留了理发店、粮店等服务原住居民的店铺。据统计自2025年以来,街区日均客流量可达19900人次,网红店铺营业额持续增长。
东西岔街区位于阜成门内历史文化街区之内,白塔寺历史风貌保护区核心位置,妙应寺白塔下一条胡同分出东岔和西岔,交会成“X”形,全长308米。街区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不断拓展消费新场景,白塔文化成为这里的IP核心。不管是平日里,还是节假日,密集的人流穿梭在红墙白塔间,不断寻找着与白塔合影的最佳机位和角度。有的商家还在二层或者露台专门开发绝佳观景位,供顾客拍照打卡体验,这样的景观位甚至会出现一座难求的情况。
为让市民、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胡同新韵,2025年5月,拥有七百五十余载历史的妙应寺白塔还亮起了灯,成为区域焦点。据了解,灯光设计严格遵循文物保护要求,通过远、中、近多角度照射,既凸显白塔覆钵式建筑的雄浑轮廓,又避免对塔身造成光污染,实现“见光不见灯”的艺术效果。当夜幕降临,胡同里灯光璀璨,古韵与新潮在此交汇。
不管店面多大,也不影响商家在此逐渐成长为深受游客喜爱的商家。只有17平方米的咖啡店—Muse咖啡,是该街区面积最小的一家店,小店却被85后主理人崔亮经营得有声有色。
“焕然一新的街区,人文气息浓厚的北京胡同文化,与自然风光结合密切,更有烟火气,与我心中想要的格调很搭配”。崔亮告诉北青报记者,2023年他来到白塔寺街区后营收连续增长,今年更是增长了15%-20%。他认为,街道外围环境的改造比较成功,比如完善了休息区、卫生间等公共设施,增加了餐饮、书院、展览、公益活动等业态,还与旁边的鲁迅博物馆、妙应寺形成了联动,可以吸引到更多热爱文化的人群。“我最初定位就是社区精品店,装修风格也是小而舒适,我这里主打纯手工咖啡,近七成都是熟客。”
税收优惠:为企业经营节省成本
商圈依托全区重点文商旅多元融合促消费活动,通过市集互动、美食节、画展、联动消费、打卡集章等方式双向引流,税收服务更为街区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多位受访商户认为,税务部门针对商圈的历史文化街区特点,优化服务流程,推行服务前置,提振商户长期发展的信心。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为企业节省了不少成本。
入驻大吉巷的北京首店——北京漉洄山夏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作为小规模纳税人,从税收优惠适用到电子发票辅导,税务部门的服务让我们更有信心,专注于餐饮品质提升,目前门店上座率持续保持在70%以上。”
百纳海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也借助专项辅导,加快了技术成果转化和市场拓展,公司大吉巷店店长王凤龙表示:“大吉巷是融合文保与时尚的新商圈,客群对生活品质有较高追求,这与我们的品牌定位十分契合,开业以来客流和销售情况均超预期。店里也有不少外国顾客来购物,通过税务局设置的离境退税服务点,距离更近了,手续简化了,效率也高了,我们做生意也更有信心了。”
近年来,北京税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立足特色街区发展需求,推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如“街道+企业+税务”协同机制,精准推送政策,让税惠直达市场主体;设立特色街区服务“专窗”和“绿色通道”,高频业务办理时限压缩40%;推行线上线下组合辅导,覆盖政策解读、风险提示等全流程;设立“更新项目税收专员”,前置服务环节。这些举措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注入新动力,也为特色街区聚人气、添活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针对商圈新办企业多、政策掌握不全的问题,西城区税务局采取了一系列服务措施。据陶然亭税务所所长陈卫华介绍:“在商场开业前,我们开展中海大吉巷商户税务服务专场活动,联合陶然亭街道推出‘开业第一课’,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发票领用、申报缴税等问题,税务部门提供‘一对一’解答。”
新街口税务所所长陈建华介绍:“针对白塔寺街区更新项目,我们也推行了‘项目税收专员’制度,提前介入,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的税收咨询和政策辅导。在支持白塔寺文化街区改造时,专员团队前置对接,精准匹配小微企业优惠,确保了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的良性互动。”
悠航鲜啤(北京)餐饮有限公司北京区域店长谷旭阳表示:“我们来到白塔寺商圈已经3年多了,自从来到西城,得益于功能街区改造、客流升级,营业收入稳定增长。减税降费政策也为我们降低了不少运营成本,这让我们有更多资金用于汉堡、啤酒等新品的研发和促销活动,反哺消费者。” 谷旭阳表示,税务部门的专业辅导和精心服务,也让他们合规经营更放心,吸引更多特色店铺入驻,共同让白塔寺这一历史街区焕发出崭新的生机与魅力。
北京红墙白塔书局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主管孟然也深感在白塔寺这个融合历史文脉与都市潮流的新商圈,书院“文化会客厅”的定位非常精准。“目前书院单日客流峰值最高达到1200人。”孟然表示:“税务部门推出的精准推送服务和便捷的线上办税服务,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为企业合规经营保驾护航。”
双提升:城市更新促进消费升级
此次探访活动北青报记者不仅看到了税收政策的落地成效,也切身感受到了西城区在街区更新和消费提振上的整体成果。项目更新后,营收额和税收都大幅增加,带动了区域价值的整体提升。
白塔寺城市更新项目位于西城区白塔寺周边,东起赵登禹路,西至西二环,南起阜成门内大街,北至受壁街规划路,占地面积约为37 公顷。十余年间,通过腾退、换租、退租等疏解方式,使1230户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白塔寺街区以“北京文化休闲打卡地、金融街配套服务承载地”为目标定位,新街口街道、华融基础公司等多方共同参与街区提质更新,从腾退疏解到风貌修复,从业态升级到街区营造,推动街区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不断拓展消费新场景,实现街区居住环境和文化品质双提升。截至目前已基本实现满租。东西岔胡同还荣获“北京最美街巷”“漫步北京”10条City Walk最美路线之一、市级特色消费街区等赞誉。
中海大吉巷的前身则是一片建于20世纪的老旧居民区,建筑密度高、基础设施老化,居住环境较差。随着城市发展,该区域被纳入城市更新计划,历经9年从拥挤的胡同“大杂院”蜕变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的标志性城市更新项目。
地块内西北侧集中坐落着一批文保单位,区域内保存着大量明清至近代的历史建筑群,该区域四合院保存较为完整,较好地保存了从金中都到明清时期的鱼骨状街巷走向和院落格局,是宣南地区会馆、名人、商业文化的集中承载区之一。其中,最负盛名的文保建筑当数北京市级(省级)文物米市胡同29号、康有为故居和《每周评论》旧址。
改造过程中,项目采用了“微更新”策略,并非简单地大拆大建,而是保留部分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结构,如红砖外墙、坡屋顶等,同时拆除危房和违建,优化空间布局。这种“修旧如旧、新旧融合”的方式,既延续了街区的历史记忆,又提升了整体品质。
在建筑设计上,保留历史元素,修护部分老建筑的外立面,延续红砖、拱门、坡屋顶等传统元素,修旧如旧,实现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双重目标。融入现代风格,在新建部分采用玻璃幕墙、钢结构等现代材料,形成对比鲜明的视觉效果。在细节设计上,打造既实用又富有艺术感的街区标识系统、灯光设计,最大限度提升街区的颜值,让历史与现代和谐共存。
业内人士表示,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北京城市更新进程加快,零售市场各商圈及存量项目也积极推动整体商业环境的提质升级。一些老旧项目通过整体或局部的升级改造及品牌焕新,并重点引进时尚及餐饮类品牌的首店、旗舰店,吸引了大量客流,备受年轻人喜爱。城市更新与首店经济成为北京零售业核心引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