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中秋8天“超级黄金周”落幕,旅游市场交出了一份“远方深度游”与“躺平窝囊游”并行的答卷——乌鲁木齐、呼和浩特、拉萨凭借自然与人文双重魅力成最火目的地,而“拒绝疲惫、拥抱松弛”的“窝囊游”则成了新热词,折射出中国游客消费观的深层转变。
西北与高原城市的爆发并非偶然。携程数据显示,新疆、西藏、内蒙古全区旅游订单同比增幅分别达31%、33%、33%,乌鲁木齐、拉萨、呼和浩特三城主城订单均增长超25%。一线城市游客撑起半壁江山,他们奔赴天山脚下的草原、布达拉宫的转经道、辉腾锡勒的马场,不再执着于传统热门城市的人潮,而是为“沉浸式体验”买单。新疆盐湖、西藏《文成公主》史诗剧、内蒙古莫尼山非遗小镇等,成为自然景观之外的人文吸引力核心。
另一边,“窝囊游”的走红划出了旅游市场的“松弛派”阵营。“旅游不是征服自然,而是与自己和解”成了不少人的心声:台州神仙居乘电梯“无痛上山”,莽山五指峰坐索道轻松观景,这类“低能耗”景区门票订单增幅最高达100%;司导包车游需求暴涨,境内四川阿坝、境外斯里兰卡等地订单翻倍,游客用“省力气”的方式解锁风景;更有人直接选择酒店躺平,彻底告别赶行程的疲惫。
旅游市场的“两极化”,本质是消费需求的升级。从“打卡景点”到“内容获得感”,游客越来越注重“情绪价值”——要么奔赴远方深度感受文化与自然,要么以最松弛的姿态享受假期。此外,出境游也趋于成熟,东南亚因便捷签证成首选,欧洲冰岛、挪威等深度游订单翻倍;入境游同样亮眼,外国游客通过做月饼、穿汉服等体验中秋文化,展现出中外文化交流的鲜活图景。
这个黄金周,旅游不再是“到此一游”的任务,而是“为体验付费、为情绪买单”的选择。你这个假期是去了远方打卡,还是选择了“窝囊游”?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假期玩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