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塔什干到撒马尔罕古城约340公里的路程,所好两座城市之间有火车相通。早上六点半,我们乘坐“车厢宽敞明亮,座椅舒适,并配有宽阔的全景车窗”的高速列车,轻松地抵达了被誉为“数千年历史活化石”的撒马尔罕。这是中亚五国行当中一段非常舒适且高效的体验。
撒马尔罕,这名字本身就像一句咒语,在乌兹别克语中意为“肥沃之地”。作为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二大城市(人口55万,城市面积约130平方公里)和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撒马尔罕是中亚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古都,也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一旅游胜地。游人中流传有这样一句话:没到过撒马尔罕,就等于没到过乌兹别克斯坦。
通过在撒马尔罕近两天的游览活动,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一点都不假。
城市中心的帖木儿大帝塑像
从走出火车站坐上旅游大巴进入古城开始,我便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旅行。这座有着两千五百年历史的古城,像是散落在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每一处建筑、每一块砖瓦都在诉说着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故事。蓝天映衬下,那些蒂芙尼蓝色的穹顶,那些繁复精美的花纹,那些高耸入云的宣礼塔,共同构筑了一个超越时空的梦境。
古尔·埃米尔陵
撒马尔罕有多处重要历史遗迹,整个城市就像是一座露天博物馆。我们首先来到古尔·埃米尔陵参观。这座安息着帖木儿大帝及其子孙的陵墓,外表看似朴素,内部却极尽奢华。
古尔·埃米尔陵
踏入主墓室的瞬间,我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从地面到穹顶,每一寸空间都被金箔覆盖,在透过彩色玻璃窗的光线下闪烁着神秘的光芒。中央摆放着帖木儿的墨绿色玉石墓碑,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完整玉矿石。周围环绕着他的儿子和孙子的墓碑,其中包括著名天文学家兀鲁伯。
古尔·埃米尔陵
我注意到进入墓室的游客都很安静,有些还是一脸的虔诚。导游说,尽管帖木儿以残酷的征服者闻名,但当地人仍相信他的灵魂在守护着这座城市。这让我思考起权力与记忆的复杂关系——历史上的征服者数不胜数,但能被记忆的,往往是那些在破坏之外还有所建树的人。帖木儿虽然战功赫赫,但后人铭记的,却是他统治下撒马尔罕迎来的文化黄金时代。
说来也挺有意思。走进撒马尔罕的第一天,刚好是我们伟大祖国国庆生日。导游妮妮特意为我们安排了一顿丰盛的当地特色午餐,以示庆祝。团友们心潮澎湃,激情昂扬,又说又唱,频频举杯,共同为祖国祝福!妮妮还请来了几位乌兹别克族民间艺人烘托气氛,他们弹着动人的曲调,跳着优美的舞蹈,与我们共享祖国生日的快乐。
当然,最快乐的还是一对夫妻团友,他俩在大家的“逼迫”下,穿上当地民族服饰,按照乌兹别克族习俗,在异国他乡“梅开二度”,又做了一次新郎新娘,这让当天的午餐更加喜庆和欢乐。
午后,我们带着庆祝祖国生日的喜悦,来到了列吉斯坦广场,这个名字在波斯语中意为"沙地"。三座宏伟的伊斯兰神学院环绕着广阔的庭院,构成了中亚最令人震撼的建筑群。
兀鲁伯神学院
兀鲁伯神学院矗立在左侧,它是广场上最古老的建筑,建于1417至1420年间。我仰望着门廊上复杂的几何图案,想象着五百多年前,这里曾是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科学中心之一。帖木儿帝国的天文学家兀鲁伯曾在此设观星台,他的天文表在当时无人能及。
里雅—利神学院
希尔—多尔神学院
正对着的是季里雅—利神学院,这座17世纪的建筑以其金色的装饰闻名。阳光穿过精致的木雕窗格,在内部墙壁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最引人注目的是右侧的希尔—多尔神学院,其门廊上绘有两只追逐白鹿的老虎,这在伊斯兰艺术中极为罕见——因为教义禁止描绘生灵。但导游告诉我们,这恰恰体现了撒马尔罕作为文化交汇点的包容性。
站在庭院中央,我闭上眼睛,仿佛听见了经堂里学生们诵读古籍的声音,看见了商旅们在此交换着来自东西方的货物与见闻。
比比·哈努姆清真寺
比比·哈努姆的陵墓
结束了列吉斯坦神学院建筑群的游览,我们又来到了传说中的比比·哈努姆清真寺。这座曾经是伊斯兰世界最高的建筑,据说是帖木儿远征印度归来后,为心爱的妻子建造的礼物。在清真寺的对面,是比比·哈努姆的陵墓。
比比·哈努姆清真寺
站在38米高的拱门下,人类显得如此渺小。庭院宽敞得足以容纳万人礼拜,虽然现在的它已部分成为废墟,但依然不难想象其鼎盛时期的辉煌。蓝色的瓷砖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墙壁上的古兰经经文虽经数百年风雨,依然清晰可辨。
沙赫静达陵墓建筑
参观14至15世纪中亚最大的沙赫静达陵墓建筑,是在第二天上午。这座被称为“活着的国王”的陵墓群,是撒马尔罕最神圣且最令人震撼的景点之一。
沙赫静达陵墓建筑
穿过低矮的拱门,我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狭窄的甬道两侧,十一座陵墓依次排开,构成了这条神圣的"帝王街"。每一座陵墓都覆盖着深浅不一的蓝色彩釉瓷砖 ,在阳光下变幻出万千层次。这些蓝色如此深邃,仿佛把整个中亚的天空都揉碎了镶嵌在墙壁上。
沙赫静达陵墓建筑
最深处,卡萨姆.伊本.阿巴斯之墓静静矗立。传说这位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兄弟在此传教时被害,他手捧自己的头颅捧走入一口井中,从此“永生”。因此,这里成为重要的朝圣地。他的陵墓穹顶特别高耸,内部镶嵌的星星图案瓷砖,在从高处小窗透进的光线中,真的如同星空般闪烁。
沙赫静达陵墓建筑
令我感叹的是,这些陵墓中安息着许多女性。帖木儿的姐妹、妻子、女儿,她们在历史记载中或许只是模糊的影子,但她们的陵墓却如此精美——墙壁上的花卉纹样柔美繁复,铭文讲述着她们的智慧与美德。
沙赫静达陵墓建筑
中午时分,阳光直射而下,整个陵墓群变成了光的交响曲。瓷砖表面的光泽流动变幻,投下斑驳的影子。我看到一位老者在角落轻声祈祷,他的声音与风声交织,诉说着多个世纪不变的虔诚。
撒马尔罕博物馆
撒马尔罕前往布哈林的途中,我的脑海里仍在不断地浮现撒马尔罕这座千年古都的景象:蓝色的穹顶、高耸的宣礼塔、宏伟的建筑群与澄澈的蓝天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空之城”。它不仅仅让我看到了一系列世界顶级的古迹,更让我感受到一条古老商路的脉搏,理解了一段帝国辉煌的历史。
而最重要的,是让我看到了一个基本事实:真正伟大的文明从不惧怕交流与融合,相反,正是在不断的交汇中,文明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这座城市见证了太多的征服与破坏,但最终留存下来的,不是暴力的记忆,而是艺术的辉煌、科学的进步和文化的包容。
【游览于2025年10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