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凌家滩遗址的古玉神韵与褒禅山的文脉风华共振回响,含山县在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文旅答卷。据县文旅体局统计,8天假期全县累计接待游客34.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和17%,其中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接待游客7.4万人次,文旅投公司总营收突破82万元,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奏响了“文化赋能、业态创新、服务升级”的文旅融合新乐章。
文化赋能:千年遗址“活”起来
“玉器礼天地,歌声颂祖国”。国庆当天,在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前的广场上,一场歌曲舞蹈快闪在这里精彩上演——百余位市民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这场“共唱一首歌”活动作为凌家滩“月满凌家滩 家国共团圆”主题系列活动的重头戏,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让5000多年文明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今天,能和这么多人一起用歌声歌唱祖国,沉浸式地感受节日的氛围,我觉得特别有意义。”游客王伟丽笑着说道。
通过非遗集市、主题绘画、戏曲快闪等六大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在触摸5000年文明脉搏的同时厚植家国情怀。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处数据显示,双节期间博物馆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遗址公园总客流达7万多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同比激增119%,《人民日报》、央视等央媒先后4次聚焦报道此地“文博+”的创新实践。
业态创新:全域融合“火”起来
“嗨动葫芦果,寻鲜到含山”成为这个假期的新潮流。含山县文旅系统借力马鞍山葫芦果音乐节流量,在现场设置凌家滩文化展区,派发定制折扇2000把、文创矿泉水1.2万瓶,成功转化客流2000余人次。这种“活动引流+景区承接”的模式,构建了“听音乐、游含山、品美食”的完整消费引导链条,成为拉动旅游增长的重要引擎。
核心景区率先实现从“门票经济”向“综合消费”转型。褒禅山景区推出《跟着子胥闯昭关》古装剧游、《重走安石路》沉浸式剧本游,营收42.6万元,二销总额17.8万元,库迪咖啡、户外游乐园等业态带动二销占比提升至42%;太湖山景区新增丛林穿越、文创售卖等项目,二销收入2.66万元,占比达44.32%;运漕古镇通过“非遗花船巡游”“古镇音乐派对”等活动吸引游客超5万人次,带动消费增长25%,千年商埠焕发新活力。
乡村旅游以特色业态激活“乡愁经济”,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六衖石头部落打造“双坛一营”模式(祈福锁、夜间亮化、山顶露营),接待游客4万人次,草原天路露营区、山顶咖啡屋成网红打卡点,实现“白天探秘、夜晚露营”全时段覆盖;铜闸镇深挖“鹅遇”美食IP,举办亲子厨神对决、菜园寻宝等活动,拉动全镇消费超100万元,农特产品销售突破50万元,餐饮住宿平均入住率超80%;陈沃村延续丰收节热度,通过“钓鱼对抗赛”“丰收券激励”带动农产品销售21.8万元,构建起“节事引流—体验消费—农产品转化”的乡村旅游闭环。
骑遇含山:赛事经济“热”起来
双节文旅的热潮尚未褪去,含山县已将目光投向新的增长点。据悉,2025长三角自行车联赛(含山褒禅山站)将于10月19日在褒禅山风景区鸣枪开赛。赛事由长三角自行车运动联盟与含山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赛道串联褒禅山古道、昭关古街等文化地标,打造“速度与激情”“人文与自然”交融的全新体验。
“欢迎各地游客来褒禅山看看,亲自来赛道体验‘诗与远方’。”县文旅体局副局长周玉春表示,含山将以此次双节文旅佳绩为起点,持续深化“四季含山”品牌建设,通过长三角自行车联赛等赛事IP,推动“一日游”向“多日游”转型,让更多游客在山水含山感受“一眼千年”的文化魅力。(通讯员 李佑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