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武汉江夏区五里界街道的工作人员和锦绣村的村干部异常繁忙。
谁也没想到,刚开业五个月的江夏里·武汉老码头文化美食街区(下简称“江夏里”),在这8天长假里迎来了近20万人次的客流。
最多的一天,有3.5万人汇入江夏里,超过了湖北646家A级景区整个假期接待旅客量的平均值(3.15万人次),几乎赶上黄鹤楼长假期间日接待游客的平均值(约3.52万人次)。
截至10月14日,这个开业仅5个月的新景区已收获了146万人次的客流,成为武汉的文旅“黑马”。
▼江夏里航拍。图/江夏融媒
但事实上,江夏的热闹不只在江夏里,也不只在小长假。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谭鑫培公园总游客量达到24.5万人次。
武汉版“有风的地方”小朱湾、灵山生态公园的“万里花海”,也前后脚成为江夏的文旅“小爆款”。
位于武汉最南部的江夏区,隔梁子湖与鄂州相望。过去,江夏的名片是汽车零部件、大健康等制造产业,名胜古迹等文旅资源并不曾眷顾这里。
如今,江夏探寻的,是一条属于新城区的文旅之路。
【1】新城区探路
文旅,是武汉今年的高频词。
5月召开武汉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武汉正式提出,要加快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今年以来,长春、西双版纳、孝义也提出了类似的目标。
文旅何以成为城市发展的抓手?
这是一块正被不断做大的蛋糕。
2024年,我国旅客出游总花费5.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1%。
业内曾做过测算,旅游业每收入1元,就可以带动餐饮、交通、住宿等多个相关行业收入4.3元。
而武汉想要抓住文旅产业机遇,新城区具备潜力。
今年上半年,武汉文旅产业表现亮眼,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和16%,稳居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行列。
但细看之下会发现,武汉的客流流向与文旅资源并不完全匹配。
在线旅游平台APP上,黄鹤楼、湖北省博物馆、东湖和夜游长江是武汉旅游热度最高的四个项目。
这四个项目均位于武汉中心城区。
但从武汉文旅局发布的《2024年度武汉市A级旅游景区行业区域分布情况一览表》来看,武汉市A级旅游景区更集中的新城区,却没有激起太大的水花。
武汉最具代表性也最丰富的湖泊资源,也大多分布在新城区。
官方统计显示,武汉的主城区分布着33个湖泊,新城区及开发区则共有145个湖泊,是主城区的4倍有余。
武汉发展文旅,新城区还有很大的空间等待释放。
【2】抓住家门口的游客
江夏率先投下探路的石子。
江夏里就是之一。
江夏里坐落于江夏区五里界街春申大公园核心区锦绣村泉井刘湾,总占地面积110亩,是以青石板路、复古招牌、鱼灯等码头场景,打造出的武汉首个以老码头文化为主体的沉浸式体验街区。
▼江夏里。图/受访者提供
景区内的展示板上,江夏里曾写下的年游客量目标是80万人次。
这是一个综合估算后的结果:江夏里位于新城区,相较基础设施完备且聚集知名旅游景点的中心城区,对全国游客的吸引力还不够强。
但江夏里也有自己的优势——位于武汉南部,自驾1小时车程内可触达武汉中心城区、鄂州、咸宁、黄冈、黄石。
全程参与景区规划建设的锦绣村村干部汪梦玲透露,江夏里在建设之初,就将客群目标定位在了武汉及周边城市。
这也是整个江夏区对其文旅的定位——
江夏自2023年以来多次提出,要打造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都市郊野度假旅游目的地。
一句“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宣传语走红,折射出人们对短途游、周末游的期待。
而武汉本身便具备短途游的广阔市场。
其一,有“人”。
在2021年,武汉城区人口超过了千万,稳居全国超大城市之列。
其二,有“钱”。
去年,武汉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4346元,较十年前翻了近一番。
最重要的是,新的休闲与娱乐习惯已经在武汉形成。
今年8月发布的“2025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中,武汉是中部唯一一个入围前10名的城市。
当众多城市还将文旅的目光瞄准外来游客的旅游度假消费时,江夏已经看到了这千万名本地居民的内生休闲需求。
而江夏里给出了最真实的市场反馈。
2025年5月1日,开门迎客首日,江夏里游客超过了4万人次。
这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热度。
五里界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徐婷回忆,“五一”期间,从街道到村里,至少出动了300人来保障景区运行。
大热的竹筏项目,因为人手不够,还临时“征用”保安来当了一回竹筏工。
▼江夏里举办“星空民谣季”。图/受访者提供
热度还在继续:
截至5月20日,江夏里累计接待游客接近50万人次;
8月中旬,这一数值突破百万人次;
截至10月14日,江夏里游客达到146万人次,是原定年目标游客量的1.8倍。
【3】从“流量”到“留量”
从江夏里驱车大约15分钟,可以到达五里界的另一个文旅地标小朱湾。
沿途的指示牌上标注着:梁湖农庄,800m;月亮湾小镇,2km;薰衣草风情园,3km;七彩花海,3km;潴洋海湿地公园,6km。
这成片的文旅地标,是江夏对乡村旅游多年布局的结果。
2016年发布的《江夏区支持全域旅游发展若干政策(试行)》便包含了“支持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优化涉旅农用地流转机制”等多项乡村旅游的支持政策。
▼小朱湾沐楚客咖啡民宿。图/江夏融媒
不过,赢得“人流量”,只是文旅产业的第一步。
当哈尔滨和淄博的爆火没有带来GDP的高增长,老牌旅游城市张家界、桂林又前后脚传出文旅亏损的消息,外界对于热门景区“人旺财不旺”的担忧正在加剧。
徐婷也坦言,虽然较五一开业期间,江夏里的客单价已经有了90%的涨幅,但目前整体的客单价仍比较低。
距离江夏里约10公里的江夏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也十分重视客单价的提升。
灵山景区负责人张纯洁告诉大刚观察(DGbeacon),客单价与游客游玩时长有关。
当前,灵山景区的游玩模式以花海游览、湖边露营及节假日的主题巡游为主,游客逗留的平均时长约为4小时。
“主要是由于业态不够完善,消费链不够长。”张纯洁说。
灵山景区的首要目标,是让游客留下来、住下来。
张纯洁介绍,灵山景区二期项目已经启动建设,将开发户外运动、亲水项目、主题游乐项目,并增设民宿、咖啡店等业态。
这样一来,游客的逗留时长或有望延长至两天一夜。
▼灵山景区内,游客扎堆露营。图/受访者提供
江夏里的二期项目正在建设的民宿和游乐场,同样聚焦业态的完善。
徐婷表示,他们还在考虑将附近的桃子、李子、火龙果种植园纳入业态延伸的范围。
这些都是长远的考量,更实质的改变已经在当下发生。
江夏里展示板上的三组数据,勾勒着这个村湾改造前的轮廓:38栋闲置农房、110亩闲置土地和约2000万元的村小组账户资金。
盘活这些锦绣村拆迁后留下的闲置资源、为村民增收,是江夏里建设的出发点。
当初和80万游客量一起被定下的项目收益目标,还包括:提供就业岗位约200个,为村集体增收200万元以上。
好消息是,锦绣村乃至周边村民基本通过江夏里实现就业。
截至九月中旬,江夏里园区综合营收已经超过了1300万元。
在废旧矿区的复垦中被“发现”的灵山景区,也从矿坑中长出了花田。
九派新闻记者 陈冬艳 王晶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