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百年老街遇上数字智慧,青岛老城正经历一场静默而深刻的变革。
漫步市南区中山路,历史建筑外墙上的智慧灯光随音乐节奏流转,游客手持手机,跟随“中山路上街里”小程序的导航悠然前行。百盛大厦外墙上超1400平方米的巨幅裸眼3D大屏之下,游客沉浸于立体新潮的视觉体验。不远处,栈桥西侧的U·SEA奇幻海世界,孩子们戴上VR眼镜,与虚拟深海生物互动,惊叹声此起彼伏。
中山路上的裸眼4D“时光电车”。
厚重历史与前沿科技交汇,百年老街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期间,中山路区域接待游客共计1086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量突破36万人次,创下旅游旺季历史新高。而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双节”假期,青岛历史城区游客接待累计303.93万人次。
肥城路片区:老建筑的数字新生
在青岛老城,每一块砖石都承载着记忆。如今,它们也拥有了数字身份。
肥城路片区,这片仅1公顷的土地,密集分布着7栋老建筑,是青岛城市记忆的活态标本。“先评估后设计,数字赋能精细管理”的创新理念,使这里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二批城市更新创新案例。
在肥城路17号的修缮现场,技术人员手持三维激光扫描设备,对建筑进行全方位“体检”。“我们就像给老建筑做CT扫描,能精准识别每一个结构安全隐患。”项目负责人比喻道。木构件修复率100%的背后,是数字技术对传统工艺的精准赋能。
市南区打造全链条智慧管理应用平台。
值得关注的是,这里搭建了全链条智慧管理平台,整合住建、应急、气象等多部门数据,构建起历史城区防灾减灾数据库。平台覆盖“感知—传输—分析—预警—响应”全流程,与区政府数字智脑平台无缝衔接,运用三维激光扫描、AI修缮模拟等技术,形成风险分级预警与智能运维机制,推动历史建筑保护从依赖经验向数据驱动转变。
走在肥城路片区,城市记忆馆与政协文史馆如同时光隧道,将往昔岁月娓娓道来;星巴克的入驻,为老街注入了现代生活的节奏;而九龙饭店、海燕餐厅这些老字号,则用熟悉的味道串联起几代人的共同记忆。新旧业态在这里不是简单的并存,而是在对话中形成了独特的街区生态。
未来,肥城路片区将深化“保护为先、创新赋能”的理念,以数字化平台驱动长效管理,让历史建筑在烟火气中焕发持久生命力,为全国的历史城区更新提供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岛方案”——保护历史不是要让时间静止,而是要让历史在新的时代里继续生长。
数字智脑:一屏总览老城动态
在历史城区“管理中枢”,一块大屏正实时跳动着老城韵律。
“通过数字智脑平台,我们可以实时掌握人流信息,合理引导人流车流。”市南区历史街区建设运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个汇聚5平方公里实景三维数据的平台,成为了历史城区智慧治理的“操盘手”。
数字智脑平台大屏幕上,历史城区的三维模型、立体防控等各类数据等均一目了然。点击立体防控管理,海誓山盟广场、老舍公园、银鱼巷等重点区域的人群聚集情况实时可见。
U·SEA奇幻海世界带来全新游玩体验。
目前,城区智脑平台共接入共享视频995个,形成综合感知、立体防控、物业管理等六个维度的应用场景。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警,数字技术让老城管理有了“预见性”。在重大节庆期间,这套系统为人员疏导、安全防护、应急处置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让百年老街在客流高峰中依然保持从容。
智慧街区:重塑老街生活体验
当科技融入街角巷陌,老城生活正悄然改变。
“打开小程序,停车位一目了然。”市民刘晓向朋友展示着“中山路上街里”小程序的便捷功能。界面上,各停车场剩余车位实时更新,一键导航直达目的地。
市南区已完成7处停车场、8条道路2200余个泊位的智慧化改造,将约4500个泊位信息接入系统。从“绕圈找车位”到“一键达车位”,技术正在化解老城停车难题。
智慧街区建设远不止于交通。在银鱼巷、海誓山盟广场等区域,AI人流相机默默值守,根据人流量变化智能调度安保、保洁资源。夜晚,智慧灯杆依次亮起,既保障安全又妆点夜景。
U·SEA奇幻海世界带来全新游玩体验。
中山路城市记忆馆成为老城的文化新地标。《百年中山路》沉浸式影院里,7分钟的影像以第一人称视角,在AR、VR技术的加持下,让老青岛的生活场景跃然屏上。
而那辆停靠在中山路上的“时空列车”,将4D数字电车项目将科技与人文完美融合——外表复古的绿色车厢内,16K环幕影像带给乘客的,不仅是一次感官盛宴,更是一场文化寻根。据悉,电车项目规划了四大主题,目前已上线的《百年中山路》通过全息数字技术重现上世纪30年代街景,让历史在数字世界中复活。
栈桥上空,无人机巡航的身影已成为常态。借助其机动性强、视角独特等优势,老城治理实现了从地面到空地一体的立体化延伸。像市容环境、公共安全、人流管控等,在科技赋能下呈现全新视角。
科技的意义,在于让老城在保持原有肌理的同时,获得现代生活品质。从智慧停车到AI安防,从数字电车到无人机巡查,技术创新正融入老街的每一个角落,让历史与当代和谐共生。
老城新生,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尊重历史基础上的智慧赋能。从肥城路的数字孪生,到智脑平台的精准治理,再到智慧街区的创新体验,市南区用“数智”之笔,勾勒出历史城区的发展新路径。在这里,科技与人文握手,过去与未来相拥,共同诠释着城市更新的真谛——最好的保护,是让老建筑在新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继续为城市生活增添光彩。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一婷 编辑 张伟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