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我被窗外隐约的歌声唤醒,觉得这样的良辰美景,睡觉是浪费的,于是起床瞎逛。
天色还未亮,就先到海边走了走。利马海滩一般,但是海边是利马城市现代感代表区,清冷的海风扑面,海天之间一片静谧。

六点回到酒店餐厅吃早餐,我带上随身的“三宝”保温杯,像个流动水站一样装满补给:一大杯冷水、一杯热水、一杯咖啡。样子有点夸张,也有点薅人家羊毛的不好意思,想想这可是我一天的能量补给站,脸皮就厚点吧。
六点半,司机准时来接,只可惜只会西语,全程只能靠手势+手机翻译沟通。好在南美的笑容很有包容度,服务耐心,哪怕鸡同鸭讲,也能笑着继续。
四小时的颠簸之路
去皮斯科机场要四个多小时。一路上,利马城内参差不齐的景象逐渐淡去。
出了城区,更多的是破败的房屋,仿佛穿着褴褛衣衫站在尘土飞扬的旷野里。还在旱季,雨水不足,灰尘漫天,有些段公路坑洼不平,车子颠簸得厉害。我忍不住感叹:在国内高铁上一粒米都能稳稳送入口中,而这里连喝口水都要小心翼翼,稍不注意就可能晃成“土味拿铁”。

好在司机技术实在不错,车子虽然一路颠簸,但算稳当。想到不少背包客还要拖着行李坐大巴,八九个小时才能到,我心里顿时释然许多。人在国外,总会在这种落差中重新认识“中国速度”——原来我们习惯的顺畅与便捷,才是真正的奢侈。
中途到休息站买了一小杯咖啡,10 索尔,折算人民币二十多块。分量袖珍,价格却不算“袖珍”,味道平平无奇,想想中国瑞×之类的九块九,就理解为啥海外都无法理解中国之卷了。
天空中的眩晕与奇观
到达皮斯科机场,吃了晕机药,心里暗暗祈祷这药有效熬过两小时的飞行。小飞机只有十三个座位,飞到关键处,翻来翻去,胃开始翻江倒海。药效没能兜住底,最后还是吐了。但身弱志强,我的眼睛依旧死死盯着窗外。

纳斯卡线条果然如传说般神秘:荒漠中巨大的蜂鸟、猴子、蜥蜴静静舒展,像是来自另一种文明的暗号。古人在没有任何高空视角的条件下,却能勾勒出如此精准的图案,这种智慧与手笔令人敬畏。哪怕手里紧攥呕吐袋,心里仍然涌上一股满足感——终于又打卡了一个世界奇观。


帕拉卡斯的宁静落脚
飞行结束后,司机把半死的我拉到酒店,这次入住帕拉卡斯的海边酒店。淡季的好处显而易见:人少、景美。推开门走出去就是一片蔚蓝的太平洋,海浪轻轻拍岸,棕榈树在风中摇曳。碧蓝泳池边空荡荡,干净的躺椅齐整整,仿佛整个度假村都在为我一人开放。
在Deck上散步,耳边只有风声与海鸟的叫声,晕机的狼狈早已被这份宁静冲淡。

照见人生
旅行并非明信片上的浪漫。它常常混杂着尘土、颠簸、狼狈与震撼。或许正因路途艰难,才更懂得风景的珍贵;正因身体的眩晕,才更体会落地的安宁。
走过颠簸的尘土路,才更懂得中国高速里的平稳,是一种看不见的幸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