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0月27日讯(记者赵娜)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时指出: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目标,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位于南宁园博园的矿坑花园就是南宁市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现实体现。
南宁园博园矿坑花园生态修复项目采用大小不一、高度不同平台、栈道、廊架等“介质”与矿坑场地环境相融合,在矿坑遗址上形成高低错落的优美景观。中国网 赵娜摄影
南宁园博园矿坑花园生态修复项目采用大小不一、高度不同平台、栈道、廊架等“介质”与矿坑场地环境相融合,在矿坑遗址上形成高低错落的优美景观。中国网 赵娜摄影
南宁园博园矿坑花园生态修复项目采用大小不一、高度不同平台、栈道、廊架等“介质”与矿坑场地环境相融合,在矿坑遗址上形成高低错落的优美景观。中国网 赵娜摄影
南宁园博园矿坑花园生态修复项目以园博园建设为契机,将前身为露天采石场的16个矿坑本着“不推山,不填湖,保留现状植被”等近自然的生态修复方式,根据矿坑的空间分布和功能分区,划分为6个矿区,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矿坑花园,使遗弃矿坑“重获新生”。
废弃矿坑场地原状一。(资料图)
废弃矿坑场地现状一。中国网 赵娜摄影
废弃矿坑场地原状二。(资料图)
废弃矿坑场地现状二。中国网 赵娜摄影
在项目实施细节上,南宁市充分利用现状矿坑崖壁、峡谷、深潭、工业遗存、自然恢复的植被系统等景观资源基础上,使矿坑花园既要留有痕迹、有沧桑感,又要注入新的功能与活力,最后形成主题鲜明、特色明确的矿坑花园。
六个不同类型的矿坑作为艺术、生态、旅游等多重体验的载体,设计结合本地特色,现状条件和原始工业遗迹,采用大小不一、高度不同平台、栈道、廊架等通过恰当的“介入”途径与场地环境相融合,提供丰富、安全、惊险、刺激的游览体验,创造强烈的吸引力。游人进入矿坑花园,依次体验险峻屹然的峻崖潭,展现亚热带丛林和瀑布景观的飞瀑湖,展示工业记忆和园艺花卉的台地园,展示自然岩石及岩石植物景观的岩石园等,感受自然野趣、欣赏悬崖景观的水花园以及体验山水风韵和三角梅海的落霞池。
游客通过廊桥在南宁园博园矿坑花园中游览。中国网 赵娜摄影
南宁园博园矿坑花园生态修复项目还保留矿坑周边遗留的锈迹斑斑的料仓、破碎机、传送带等全套采石设备,作为人类采矿业历史和破坏环境的见证,生机勃勃的植物与锈迹斑斑的机械形成有趣的对比,展示采矿业发展变迁的历史印迹,达到延续场地采矿记忆、保护和传承采矿业文化遗产的目的。设置契合园博会主题的科普展示体系,提取本土文化要素融入景观环境设计,创造独具特色的矿坑生态修复文化,让游客切实感受到生态环境受损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与影响,引发游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与思考,并得到直观、深刻的体验和教育。
南宁园博园建设及矿坑修复工程与南宁城市布局、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等工作统筹结合,充分发挥政策优势。推动矿区修复利用的同时,还完善景区周边配套设施,合理布局城市建设用地。通过矿山修复与周边发展同步合理规划,利用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城镇乡村发展,形成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与城乡生态文明发展的良性循环。通过矿山修复工程的新理念、新探索,为后续矿山生态修复实践积累经验,起到示范作用。
南宁园博园矿坑花园矿坑植被恢复、水体修复后还吸引了白鹭、斑鸠、翠鸟等动物过来繁衍生息,大大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废弃矿坑恢复了生机,成为了南宁市山水田园旅游开发的新亮点,形成国内独具特色的矿坑生态修复示范园,也成为环境保护教育和科普研学的最佳载体,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现在,南宁园博园项目及矿坑花园建设已经建成为永久性公园,成为了南宁人花红柳绿的生态“后花园”,使南宁城市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同时也促进顶蛳山公园周边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的加快建设,并以“园”带“区”、辐射全南宁,促进南宁城市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升级完善,提升了绿城南宁的城市品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