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踏着晨露走进平阴县锦水街道上盆王村菊花园,瞬间便被铺天盖地的绚烂裹挟——120亩花田如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从田埂这头绵延至远方,将乡村的秋日装扮得热烈而鲜活。上午11时,平阴盆王菊花文化节暨秋季黄河大集盛大开幕。
在这里,216个菊花品种肆意铺展。金黄的“金丝皇菊”攒着细碎的花瓣,像撒在田间的万千盏小灯笼,迎着阳光泛着温润的光泽;同是黄色系的“婺源皇菊”花瓣更显舒展,层层叠叠如展开的锦缎,在风中翻动着耀眼的光华……大棚里,粉、白、黄等各色“球菊”点缀在花田间,透着几分俏皮;小巧玲珑的“小雏菊”星星点点分布其间,白瓣黄芯的模样格外惹人喜爱;更有“亳菊”“国庆菊”等品种点缀其中,白的似霜、绿的如翠,每一种都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这片菊花园我们已经种了10年,从最初的几个品种、几亩地,发展到现在占地120余亩、涵盖216个品种的规模,中间走了不少弯路,但也逐渐摸索出了成熟的种植模式。”菊花园负责人王军一边查看菊花长势,一边向记者介绍。“最佳赏菊时间为每年的10月至12月15日左右。每到花期,近到平阴本地,远到济南市区、聊城等地,都有游客慕名前来!”
如今,这片菊花园已成为锦水街道的“网红打卡地”。“这里太漂亮了,拍的视频发在抖音,好多朋友都问地址呢!”来自平阴本地的网红“超哥”李超一边调试无人机设备,一边举着手机向记者展示作品。镜头里,或粉白、或深紫、或金黄的花田交错成景,几位游客在花径中漫步,成为画面中灵动的点缀。
“光靠观赏还不够,要让菊花‘开’出更多价值,才能真正带动村民致富。”上盆王村党支部书记常正民道出了产业发展的新思路。近年来,上盆王村把推进农业转型、发展特色种植作为集体和群众增收的主要载体和抓手,围绕菊花打造“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不仅将鲜切花销往花店、景区,还开发出菊花茶、菊花糕、菊花鲜花饼等产品,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实体店同步销售,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产业链的延伸,也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菊花园里,来自邻村后寨村的村民张桂菊正忙着提苗、除草等管护工作。她说:“以前在家没事干,现在来这里上班,一天70块钱,还能照顾家里,比出去打工方便多了。而且每天和这些花花草草打交道,心情都变好了!”
据王军介绍,菊花园最多吸纳本村及周边村民100余人进行摘花及后续处理工作。这些工人年龄多在55岁左右,实行“多劳多得”的薪酬制度,按摘花量计算报酬,充分调动她们的积极性。灵活的用工方式不仅解决了季节性用工需求,也为周边村民拓宽了增收渠道,真正实现“产业兴、村民富”的良性循环。
谈及下一步发展,常正民信心满满:“为了进一步实现菊花产业三产融合,今年年初,上盆王村在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下,成功落地了‘泉韵乡居’和美乡村项目。我们计划通过资金扶持,全域提升村容村貌,同时围绕菊花产业建设高端民宿、高标准大棚,推动菊花产业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深度融合,打造集种植、加工、观光、采摘于一体的菊花产业综合体,让菊花产业成为带动群众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醉心千菊竞艳,细品菊香茗茶,感受花海浪漫,快约上亲朋好友,来到锦水街道上盆王村,一同奔赴这场金秋菊韵之约吧!(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冯经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