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天天沉迷打麻将,我妈从不阻止,有一天她默默收拾行李环球旅行了3个月,我爸在她走后第二天就戒了
第一章 麻将桌,撑起的退休生活
下午四点,阳光斜斜地穿过老城区的梧桐树,在巷口的“老伙计棋牌室”门前投下斑驳的影子。李建国推开门,一股混合着烟味、茶香和麻将牌碰撞声的热浪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秋日的微凉。
“老李,可算来了!就等你了,三缺一!”牌桌旁,张叔挥着手里的麻将牌,脸上堆着笑。旁边的王婶和刘大爷也跟着附和,牌桌上的筹码已经摆得整整齐齐。
李建国搓了搓手,脸上露出熟稔的笑容:“来了来了,路上被个买菜的老太太挡了下。”他脱下外套随手扔在旁边的椅子上,一屁股坐在空着的位置上,“昨晚输的,今天得赢回来!”
这是李建国退休后的日常。自从三年前从工厂副厂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他就像丢了魂似的,每天在家唉声叹气,觉得日子没了奔头。直到偶然被老同事拉去打了一次麻将,他才算找到了“新寄托”。
从此,麻将桌成了他的战场。每天吃过早饭,他就揣着钱包出门,中午要么在棋牌室凑活吃碗泡面,要么回家扒两口饭就又匆匆赶回,直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
家里的事,他一概不管。地板脏了、衣服堆了、饭菜凉了,他仿佛都看不见。妻子赵秀兰永远是那个默默收拾残局的人。
我叫李明,是他们的独子,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程序员,平时住在公司附近的公寓,只有周末才回家。每次回去,家里的场景几乎一成不变:我爸要么不在家,要么就是瘫在沙发上玩手机,等着牌友喊他;我妈则在厨房和阳台之间忙碌,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偶尔在我爸又一次匆匆出门时,轻声说一句“注意身体”。
“妈,我爸又去打麻将了?”这个周末,我刚进门就没看到我爸的身影,厨房里传来我妈切菜的声音。
“嗯,吃过午饭就去了。”我妈头也没抬,手里的菜刀在案板上有条不紊地起落,“你饿了吧?再等会儿,炖的排骨马上就好。”
“妈,你就不管管他?”我忍不住说,“他天天这么玩,身体能吃得消吗?上次体检,医生都说他血压高、血脂高,让他少熬夜、多运动。”
我妈停下手里的动作,转过身看着我,眼神里带着一丝复杂:“管了有用吗?说了他也不听,还跟我吵。他退休了,也没别的爱好,就让他玩会儿吧,总比在家闷着强。”
我知道我妈说的是实话。以前她也劝过我爸,让他少打会儿麻将,多出去散散步,或者培养点别的爱好。可我爸要么充耳不闻,要么就急赤白脸地反驳:“我辛辛苦苦工作了一辈子,退休了玩会儿麻将怎么了?你是不是嫌我在家碍事?”
次数多了,我妈就不再说了,只是把那份担忧藏在心里,变着花样给我爸做营养餐,每天晚上给他泡好降压茶,等他回来时,茶永远是温的。
晚饭时,我爸终于回来了,脸上带着几分得意:“今天手气不错,赢了两百多!”他把钱包往桌上一扔,径直走到餐桌旁坐下,拿起筷子就夹了一块排骨。
“先洗手。”我妈轻声说。
我爸愣了一下,不太情愿地站起身去洗手。回来后,他一边吃一边眉飞色舞地讲着今天牌桌上的趣事,谁输了钱急得跳脚,谁又出了昏招,完全没注意到我妈脸上的平静,也没看到我欲言又止的表情。
我看着我爸兴奋的样子,又看看我妈默默吃饭的侧脸,心里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滋味。我知道,我爸的麻将瘾,早已不是“打发时间”那么简单,它像一根刺,悄悄扎在这个家里,只是我们都习惯了它的存在,以为日子就会这样一直过下去。
第二章 隐忍,藏在烟火气里的失望
赵秀兰的隐忍,是从李建国退休后慢慢养成的。
年轻的时候,李建国是工厂里的技术骨干,踏实肯干,为人正直,虽然话不多,但做事靠谱。赵秀兰是厂里的出纳,温柔贤惠,两人是别人眼里的模范夫妻。那时候,李建国心里装着工作,也装着家,每天下班回家,会主动帮赵秀兰做家务,周末还会带着她和儿子去公园玩。
赵秀兰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他们退休,一起养花种草,游山玩水,安享晚年。可她没想到,退休后的李建国,像变了一个人。
最初的失落和迷茫,赵秀兰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劝李建国去报个老年大学,学学书法或者乐器,可他说“没意思”;她拉着他去跳广场舞,他站在人群外笑她“老土”;她提议去周边旅游,他说“人多又累,不如在家待着”。
直到麻将走进他的生活。
一开始,赵秀兰是欣慰的。至少,他找到了一件能让自己开心的事,不再在家唉声叹气。她甚至主动给李建国准备好茶水和零食,让他带着去棋牌室。
可渐渐地,她发现事情变了味。李建国对麻将的痴迷,已经超出了“爱好”的范畴。他开始夜不归宿,有时候甚至打通宵;他开始赌钱,从几十块到几百块,输了就回家发脾气,赢了就得意忘形;他对家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儿子生病住院,他都因为“牌局正关键”而迟迟不肯来医院。
那次,李明急性阑尾炎住院手术,赵秀兰给他打电话,李建国在电话里不耐烦地说:“手术有医生呢,我这牌局马上就胡了,赢了钱给儿子买补品!”赵秀兰挂了电话,在医院走廊里默默掉了眼泪。她不是怪他不来,而是怪他心里,已经没有了这个家的位置。
从那以后,赵秀兰就很少再劝他了。她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去菜市场买最新鲜的菜,给李建国做他爱吃的早餐;中午做好饭,不管他回不回来,都给他留一份,温在锅里;晚上他回来晚了,她会给他留一盏灯,泡好醒酒茶和降压茶;他的衣服脏了,她及时洗干净熨平整;家里的水电费、物业费,她按时交;亲戚朋友有事,她出面应酬。
她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却把自己的情绪藏得严严实实。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才会坐在阳台上,看着窗外的月光,翻看年轻时的照片。照片里,李建国穿着工装,意气风发地搂着她,她笑得一脸幸福。
她常常想,那个曾经把她捧在手心、把家放在心上的男人,去哪里了?
有时候,她也会和小区里其他的退休阿姨聊天。张阿姨的老伴每天早上陪她去买菜,下午一起去公园散步;王阿姨的老伴报了老年大学,学书法和绘画,作品还拿过奖;刘阿姨的老伴带着她去了好几个国家旅游,朋友圈里全是他们的合影。
听着她们的话,赵秀兰心里不是不羡慕。她也想和李建国一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想和他一起过平静温馨的晚年生活。可她知道,这些对于现在的李建国来说,都是奢望。
有一次,她在超市看到一本旅游杂志,封面是普罗旺斯的薰衣草田,美得像童话。她站在那里看了很久,心里悄悄埋下了一个念头。她开始偷偷查旅游攻略,看签证办理流程,把自己多年攒下的私房钱取出来,存到一张单独的银行卡里。
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李明。她想,等什么时候,她累了,就一个人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找找那个迷失的自己。
而李建国,对此一无所知。他依旧每天沉迷在麻将桌前,赢了钱就回家炫耀,输了就唉声叹气,完全没注意到妻子越来越沉默的表情,也没发现她偶尔会对着电脑屏幕发呆,嘴角带着一丝向往的微笑。
这个家,看似平静,实则早已暗流涌动。赵秀兰的沉默,不是妥协,而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她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给自己一个解脱,也给李建国一个警醒。
第三章 远行,一张字条的告别
周三早上,李建国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就准备出门。赵秀兰给他递过外套,语气和平常没什么两样:“今天别玩太晚,晚上我炖鸡汤。”
“知道了知道了!”李建国随口应着,接过外套就匆匆出了门,完全没注意到赵秀兰眼底的异样,也没看到客厅角落放着的一个大大的行李箱。
李建国走后,赵秀兰回到房间,最后检查了一遍行李:护照、签证、机票、银行卡、换洗衣物、常用药品……一切都准备妥当。她走到书桌前,拿起笔,写下一张字条:
“建国,我出去旅行了,大概三个月。家里的事你自己多上心,记得按时吃药,少熬夜。不用找我,我会照顾好自己。秀兰。”
她把字条放在客厅的茶几上,又给儿子李明发了一条微信:“明明,妈出去旅游了,三个月后回来。你爸那边,你多留意点,让他按时吃药,别总打麻将。”
发完微信,赵秀兰深吸一口气,拉着行李箱,轻轻带上门,走出了这个她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家。阳光洒在她身上,她微微仰起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李明收到微信时,正在公司开晨会。他悄悄拿出手机,看到信息后愣住了。他立刻给母亲回微信:“妈,你去哪里旅行?一个人吗?需要我陪你吗?”
过了好一会儿,母亲才回复:“不用,我一个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你安心工作,不用管我。”
李明心里充满了疑惑和担忧。他知道母亲一直想去旅游,但从没说过要一个人去,而且一去就是三个月。他想给父亲打电话,又怕父亲在打麻将,说了也没用。他只能决定,晚上下班回家看看情况。
晚上下班,李明匆匆赶回父母家。推开门,家里静悄悄的,没有开灯。他打开灯,看到客厅茶几上的字条,心里一下子明白了。
他走进父母的房间,看到母亲的衣柜空了一大半,梳妆台上的护肤品也少了很多。他拿起字条,看着母亲熟悉的字迹,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母亲这次是真的累了,她需要一个人静一静,需要一段属于自己的时光。
这时,李建国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嚷嚷:“老婆子,鸡汤炖好了没?今天手气背,输了五百多,得喝点鸡汤补补!”
他走进客厅,看到李明,愣了一下:“明明?你怎么回来了?”然后又四处张望,“你妈呢?怎么没做饭?”
李明把字条递给她:“爸,我妈出去旅行了,三个月后回来。”
李建国接过字条,看了一遍,脸上的表情从疑惑变成了惊讶,又变成了不以为意:“旅行?她一个人去旅行?还去三个月?她是不是跟我赌气呢?肯定是嫌我打麻将不理她,故意吓唬我!”
他把字条扔在茶几上,走到厨房,看到冷冰冰的灶台,皱了皱眉:“这老婆子,真是的,闹什么脾气!等她气消了,自然就回来了。”
他转身走进客厅,拿起手机,开始给牌友打电话:“喂,老张,明天继续啊,今天输的,明天得赢回来!”
李明看着父亲的样子,心里又气又无奈。他想跟父亲好好谈谈,想让他明白母亲的苦心,可看着父亲满不在乎的表情,他知道,说再多也没用。
“爸,我妈不是跟你赌气,她是真的想出去走走。”李明说,“你这几年天天打麻将,对家里的事不管不顾,妈心里有多委屈,你知道吗?你就不能反思一下自己?”
“反思?我反思什么?”李建国提高了声音,“我打麻将怎么了?我又没干什么坏事!她就是小题大做!行了,我累了,要睡觉了,你也早点回去吧。”
李建国说完,转身走进卧室,关上了门。
李明看着紧闭的卧室门,叹了口气。他知道,母亲的离开,并没有让父亲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他只能祈祷,母亲的这次远行,能够真正唤醒父亲。
他在客厅坐了一会儿,给母亲发了一条微信:“妈,我知道你累了,好好玩,照顾好自己。家里有我,我会劝爸的。”
过了很久,母亲回复了一句:“好,你也照顾好自己。”
李明关掉手机,起身离开了家。他不知道,母亲的离开,会给这个家带来怎样的改变,也不知道,父亲什么时候才能真正醒悟。
第四章 戒瘾,空房子里的觉醒
第二天早上,李建国醒来,习惯性地喊了一声:“老婆子,早饭做好了没?”
回应他的,是空荡荡的房间和一片寂静。
他愣了一下,才想起赵秀兰出去旅行了。他皱了皱眉,有些不耐烦地起身,走进厨房。灶台冷冰冰的,冰箱里只有几个鸡蛋和一些蔬菜,没有现成的早饭。
他这才意识到,这么多年来,他每天早上醒来就能吃到热乎的早饭,是多么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从来没问过,赵秀兰是几点起床做的早饭,也从来没说过一句感谢的话。
李建国笨拙地打开煤气灶,想煎个鸡蛋。可他不知道怎么调火候,鸡蛋刚下锅就糊了,油烟呛得他直咳嗽。他又想煮点粥,可水放多了,粥变成了米汤。
折腾了半个多小时,他也没做出一顿像样的早饭,只能随便吃了个面包,喝了点牛奶。
吃过早饭,他像往常一样,准备去棋牌室打麻将。他拿起手机,想给张叔打电话,可手指悬在屏幕上,却迟迟没有按下拨号键。
他突然想起,以前每天出门前,赵秀兰都会给他准备好茶水和水果,叮嘱他注意身体;每天晚上回来,不管多晚,家里都有一盏灯为他亮着,有温好的饭菜和醒酒茶。
而现在,家里空荡荡的,没有人给他准备茶水,没有人叮嘱他,晚上回来,也不会有热乎的饭菜等着他。
他放下手机,心里第一次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和恐慌。他走到客厅,看着整洁的房间,想起赵秀兰每天打扫卫生的身影;他走到阳台,看着晾衣绳上整齐的衣服,想起赵秀兰洗衣服的样子;他走到厨房,看着干净的灶台,想起赵秀兰做饭的背影。
他突然意识到,这个家之所以温暖、整洁,全是因为赵秀兰的付出。而他,却把这一切都当成了理所当然,甚至还因为打麻将,一次次忽视她的感受,一次次让她失望。
李建国走到茶几前,拿起赵秀兰留下的字条,又看了一遍。“记得按时吃药,少熬夜。”简单的一句话,却充满了赵秀兰的关心和牵挂。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降压药,想起自己每次都是在赵秀兰的提醒下才吃药,有时候甚至还会嫌她唠叨。他又想起自己体检报告上的各项异常指标,想起医生的叮嘱,想起赵秀兰变着花样给她做的营养餐。
一股愧疚感涌上心头。他突然觉得,那些麻将牌,那些输赢,都变得毫无意义。他赢了钱又怎么样?输了钱又怎么样?没有了赵秀兰,没有了这个家的温暖,赢再多的钱,也换不回一句关心,换不回一顿热乎的饭菜。
李建国放下字条,走到卧室,拿出自己的体检报告,认真地看了起来。然后,他拿起手机,给张叔发了一条微信:“老张,以后我不打麻将了,身体不好,得好好调理调理。”
发完微信,他把手机扔在一边,开始收拾房间。他把自己扔在沙发上的衣服叠好,把茶几上的杂物整理干净,把地板拖得一尘不染。然后,他走进厨房,学着赵秀兰的样子,开始研究菜谱,准备午饭。
虽然他做的午饭还是有些难吃,炒的菜要么太咸要么太淡,煮的汤也没什么味道,但他却吃得很认真。他知道,这是他第一次为这个家付出,也是他第一次体会到赵秀兰的辛苦。
下午,张叔给李建国打电话,问他是不是在开玩笑,是不是因为昨天输了钱才说不打麻将了。李建国坚定地说:“不是开玩笑,我是真的戒了。以前是我不好,忽略了家里,忽略了秀兰。现在她不在家,我得好好照顾自己,好好打理这个家,等她回来。”
张叔听他这么说,也没再多劝,只是说了句“那你好好保重身体”。
接下来的日子,李建国彻底告别了麻将桌。他每天早上早起,去公园散步、打太极,锻炼身体;上午在家看看书、看看报纸,或者研究菜谱;中午自己做饭,虽然手艺还是不怎么样,但比刚开始已经好了很多;下午要么去超市买菜,要么去小区里和其他退休老人聊天,或者帮邻居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晚上,他会按时吃药,然后看看电视,或者给赵秀兰发一条微信,告诉她自己今天做了什么,身体怎么样,虽然他知道,赵秀兰可能不会马上回复。
他还主动联系了李明,让他帮忙给自己报了一个老年大学的书法班。他说,他想培养点别的爱好,充实一下自己的退休生活,也想给赵秀兰一个惊喜。
李明看到父亲的变化,心里既惊讶又欣慰。他知道,母亲的离开,真的唤醒了父亲。他开始每周都回家,陪父亲吃饭、聊天,有时候还会和父亲一起去超市买菜,一起研究菜谱。
家里的氛围,渐渐变得温馨起来。虽然赵秀兰不在,但李建国的改变,让这个家重新有了生机和温暖。
李建国每天都会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他会在阳台上种一些花花草草,会在书房里练习书法,会在厨房里尝试做新的菜品。他常常对着赵秀兰的照片,轻声说:“秀兰,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打麻将了。你放心,我会好好照顾自己,好好打理这个家,等你回来。”
他不知道赵秀兰在外面过得怎么样,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会原谅自己,但他知道,他会一直等下去,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的改变。
第五章 旅途,找回迷失的自己
赵秀兰的第一站,是法国巴黎。
当飞机降落在戴高乐机场,她走出机场,看着眼前陌生的城市,心里既紧张又兴奋。这是她第一次出国,也是第一次一个人旅行。
她按照提前做好的攻略,找到了预订的酒店。放下行李,她洗了个澡,换上干净的衣服,走出了酒店。
巴黎的街头,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埃菲尔铁塔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壮观;塞纳河上,游船来来往往,游客们的笑声此起彼伏;街边的咖啡馆里,人们悠闲地喝着咖啡,聊着天。
赵秀兰沿着街道慢慢走着,看着身边的一切,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拿出手机,拍下眼前的美景,发给了自己的闺蜜王姐。
王姐是她年轻时的同事,也是她最好的朋友。这些年,赵秀兰心里的委屈,大多都跟王姐倾诉。这次她决定独自旅行,也提前告诉了王姐。
王姐很快回复:“真美!秀兰,好好玩,好好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
赵秀兰看着信息,心里暖暖的。她知道,无论她走多远,总有一些人在关心着她。
在巴黎待了一个星期,她去了卢浮宫,欣赏了蒙娜丽莎的微笑;去了凡尔赛宫,感受了皇家的奢华;去了巴黎圣母院,聆听了古老的钟声。她还学会了简单的法语,能和当地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离开巴黎,她去了普罗旺斯。大片大片的薰衣草田,像紫色的海洋,美得让人窒息。她站在薰衣草田里,闭上眼睛,感受着微风带来的花香,心里的烦恼和委屈,仿佛都被吹散了。
她想起年轻时,李建国也曾这样带她去看油菜花田,那时候的他们,笑得那么开心。她不是不怀念过去,只是不喜欢现在的生活。她希望,这次旅行回来,一切都能变得不一样。
接下来的两个月,赵秀兰又去了意大利、西班牙、希腊、埃及、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十几个国家。她看到了罗马斗兽场的雄伟,看到了希腊圣托里尼岛的蓝白相间,看到了埃及金字塔的神秘,看到了南非好望角的壮阔,看到了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绚丽,看到了新西兰皇后镇的宁静。
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会认真地欣赏风景,了解当地的文化和习俗,认识新的朋友。她遇到了一对来自中国的老年夫妻,他们也是退休后出来旅行的,丈夫细心地照顾着妻子,走到哪里都手牵着手。看到他们,赵秀兰心里既羡慕又感动。
她还遇到了一位来自法国的老太太,老太太已经七十多岁了,依然独自旅行。她告诉赵秀兰,人生很短,要好好享受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为了别人而委屈自己。
这些经历,这些相遇,让赵秀兰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她明白,女人无论到了什么年纪,都要有自己的生活,要有自己的追求,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
在旅行的过程中,她也会偶尔想起李建国和李明。她会给李明发一些自己的照片,告诉他自己的所见所感,但很少给李建国发信息。她想给李建国足够的时间,让他反思自己的行为。
有时候,她也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和李建国一起走过的日子。她想起他们刚结婚时的甜蜜,想起儿子出生时的喜悦,想起李建国努力工作的样子。她心里不是没有怨,但更多的是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她不知道李建国有没有改变,也不知道自己回去后,他们的生活会不会回到从前。但她知道,这次旅行,让她找回了迷失的自己。她不再是那个只会围着家庭和丈夫转的女人,她有了自己的爱好,有了自己的视野,有了自己的想法。
三个月的旅行很快就结束了。赵秀兰收拾好行李,踏上了回国的飞机。飞机起飞的那一刻,她看着窗外的天空,心里充满了平静和期待。她不知道等待她的是什么,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去面对新的生活。
第六章 归来,重构的家庭温度
赵秀兰的飞机降落在国内机场时,是一个周六的下午。她没有告诉李建国和李明自己具体的回国时间,想给他们一个惊喜。
她拉着行李箱,走出机场,打车直奔家里。出租车行驶在熟悉的街道上,看着窗外的风景,赵秀兰的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终于,出租车停在了小区门口。赵秀兰付了钱,拉着行李箱,慢慢走进小区。
走到家门口,她掏出钥匙,轻轻插入锁孔,转动。
门开了。
客厅里,李建国正戴着老花镜,在练习书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身上,显得格外温和。桌子上,摆着笔墨纸砚,还有他写好的几张书法作品,虽然字迹还略显稚嫩,但看得出来,他很用心。
听到开门的声音,李建国抬起头,看到赵秀兰,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手里的毛笔掉在宣纸上,晕开了一团墨迹。
“秀兰?你……你回来了?”李建国站起身,有些不知所措,脸上带着紧张和愧疚。
赵秀兰看着他,心里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眼前的李建国,和她离开时相比,变化很大。他瘦了一些,精神状态好了很多,脸上没有了以前的颓废和浮躁,多了几分平和和稳重。
“嗯,我回来了。”赵秀兰的声音有些沙哑。
李建国快步走到她身边,接过她的行李箱,又想帮她拿外套,手伸到一半,又缩了回来,显得有些拘谨。
“一路辛苦了,快坐下歇歇。”李建国拉着她走到沙发旁,给她倒了一杯温水,“我……我给你做了你爱吃的红烧肉,还在锅里温着呢,我去给你端上来。”
赵秀兰看着他忙碌的背影,心里的坚冰似乎开始融化。她走进厨房,看到灶台干净整洁,锅里的红烧肉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她又走进卧室,看到自己的衣柜整理得井井有条,梳妆台上也干干净净。她再走进书房,看到书桌上摆着老年大学的书法课本和他的练习作品。
她知道,李建国是真的改变了。
李建国端着红烧肉出来,又陆续端出几个菜,都是赵秀兰爱吃的。“我……我学了很久,不知道合不合你的胃口。”李建国有些忐忑地说。
赵秀兰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味道虽然不如她做的好,但却充满了诚意。她点了点头:“好吃。”
李建国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像个得到表扬的孩子。
这时,李明也回来了。他一进门,看到赵秀兰,惊喜地说:“妈!你回来了!”
“嗯,回来了。”赵秀兰笑着说。
李明看着父母之间温馨的氛围,心里也松了口气。他知道,这个家,终于要恢复往日的温暖了。
晚饭时,李建国不停地给赵秀兰夹菜,絮絮叨叨地跟她说着自己这三个月来的变化:他戒了麻将,报了老年大学的书法班,每天早上去公园锻炼,学会了做饭,还在小区里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秀兰,以前是我不好,我不该天天沉迷打麻将,忽略了你,忽略了这个家。”李建国放下筷子,认真地说,“我知道,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你能不能……能不能原谅我?”
赵秀兰看着他,眼睛里泛起了泪光。她点了点头:“我原谅你。建国,我们都老了,以后的日子,我们好好过,一起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一起培养点爱好,好不好?”
“好!好!”李建国连忙点头,激动地握住她的手,“以后你想去哪里,我都陪你去;你想做什么,我都陪你做。”
李明看着父母相握的手,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晚上,赵秀兰把自己旅行时拍的照片拿出来,和李建国、李明一起分享。她给他们讲旅途中的趣事,讲她遇到的人,讲她看到的风景。李建国和李明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发出赞叹声。
“妈,下次我们一起去旅行吧,我陪你们去。”李明说。
“好啊。”赵秀兰笑着说。
那个晚上,这个家重新充满了欢声笑语。赵秀兰知道,虽然过去的伤害无法完全抹去,但只要他们彼此珍惜,互相理解,未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第七章 新生,晚年生活的新画卷
从那以后,李建国彻底告别了麻将桌,他的退休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每天早上,他和赵秀兰一起去公园散步、打太极。赵秀兰教他跳广场舞,他虽然一开始有些不好意思,但看着赵秀兰开心的样子,也慢慢放开了,跳得越来越认真。
上午,他们有时候一起去老年大学。李建国上书法班,赵秀兰报了绘画班。他们在不同的教室学习,下课后,一起回家,互相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李建国的书法越写越好,赵秀兰的绘画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的作品还一起参加了小区的老年才艺展,获得了大家的好评。
有时候,他们会一起去超市买菜,回家后,李建国打下手,赵秀兰主厨,一起做一顿丰盛的午饭。饭后,他们会坐在阳台上,喝喝茶,聊聊天,或者看看书,享受悠闲的午后时光。
下午,他们要么去小区里和其他老年朋友聊天、下棋(是那种不赌钱的娱乐性下棋),要么去附近的菜市场逛逛,买点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有时候,他们还会去看一场电影,或者去听一场音乐会。
周末,李明会回家。他们一家人会一起去周边旅游,或者去看望亲戚朋友。李建国会主动给亲戚朋友做饭,展示自己的厨艺;赵秀兰会和亲戚朋友们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和绘画作品。
家里的氛围越来越温馨,越来越和谐。李建国和赵秀兰之间的感情,也回到了年轻时的甜蜜。他们会像年轻人一样,手牵着手去散步,会互相送小礼物,会在对方生日时,精心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
有一次,他们一起去了赵秀兰旅行时去过的普罗旺斯。站在薰衣草田里,李建国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小的首饰盒,打开,里面是一枚精致的银戒指。
“秀兰,年轻时条件不好,没给你买过像样的首饰。”李建国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枚戒指,是我用自己的退休金买的,希望你喜欢。以后,我会陪你去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风景,弥补以前对你的亏欠。”
赵秀兰看着他,眼泪掉了下来。她点了点头,伸出手,让李建国把戒指戴在她的手指上。“我喜欢,建国,谢谢你。”
李建国紧紧地抱住她:“应该是我谢谢你,谢谢你没有放弃我,谢谢你给我重新来过的机会。”
站在薰衣草田里,夕阳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温暖的轮廓。他们知道,晚年的生活,就像这眼前的薰衣草田一样,充满了希望和美好。
赵秀兰也把自己的旅行经历和绘画作品整理成了一本画册,取名为《我的世界》。画册里,有她在世界各地拍的照片,有她画的风景和人物,还有她写下的旅行感悟。她把画册送给了李建国和李明,也送给了自己的闺蜜王姐。
王姐看着画册,笑着说:“秀兰,你现在真是越来越厉害了,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赵秀兰笑着说:“以前总觉得,女人结婚后,就应该围着家庭转。现在才明白,女人无论到了什么年纪,都要有自己的生活,要有自己的追求。只有自己活得精彩,才能给家庭带来更多的快乐。”
李建国也常常对身边的老年朋友说:“以前我总觉得,退休了就应该好好享受,打麻将就是最好的娱乐方式。现在才明白,真正的享受,是和家人一起,过着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麻将虽然能带来一时的快乐,但却会伤害家庭,伤害身体。只有珍惜身边的人,珍惜眼前的生活,才能真正地安享晚年。”
他们的故事,也在小区里传开了。很多沉迷于麻将的老年朋友,受到李建国的影响,也开始戒麻将,培养新的爱好,和家人一起享受生活。小区里的氛围,也变得越来越积极向上。
赵秀兰和李建国的晚年生活,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充满了色彩和温暖。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年轻时有过多少遗憾,无论生活中遇到过多少挫折,只要彼此珍惜,互相理解,勇于改变,就能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而真正的幸福,不在于物质的富足,而在于家人的陪伴和心灵的充实。
第八章 回响,平凡日子里的人生启示
又一个周末,李明带着女朋友回家吃饭。
餐桌上,李建国和赵秀兰忙着给未来的儿媳夹菜,热情地询问她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女孩看着眼前温馨和睦的一家人,脸上露出了羡慕的笑容。
饭后,李明和女朋友坐在客厅里看电视,李建国和赵秀兰在厨房收拾碗筷。
“妈,我爸现在变化可真大,以前他可不会这么细心。”李明笑着说。
“是啊,人总是会变的。”赵秀兰说,“以前他沉迷打麻将,是因为退休后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心里空虚。现在他有了自己的爱好,有了我们的陪伴,自然就不会再想着打麻将了。”
“还是妈有办法,一场旅行就把我爸给‘治’好了。”李明说。
赵秀兰笑了笑:“不是我有办法,是他自己想通了。人只有自己意识到问题,才会真正地改变。我只是给了他一个机会,一个反思自己的机会。”
李建国从厨房出来,听到他们的对话,笑着说:“以前是我糊涂,忽略了你们,忽略了这个家。现在我明白了,家庭才是最重要的,家人的陪伴才是最幸福的。以后,我会好好珍惜你们,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李明看着父亲,心里充满了欣慰。他知道,这个家之所以能恢复温暖,不仅仅是因为母亲的旅行,更是因为父亲的醒悟和改变,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爱和包容。
晚上,李明和女朋友离开后,赵秀兰和李建国坐在阳台上,看着天上的星星。
“建国,你说我们老了以后,会怎么样?”赵秀兰轻声说。
“我们会一直这样幸福地生活下去。”李建国握住她的手,“我会一直陪着你,直到我们走不动路,看不清东西。到时候,我们就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回忆我们年轻时的日子,回忆我们一起去旅行的经历。”
赵秀兰靠在他的肩膀上,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他们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却在平凡的日子里,演绎出了最动人的温暖。它告诉我们:
家庭不是一个人的付出,而是两个人的共同经营。夫妻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支持。当一方出现问题时,另一方不要轻易放弃,要给对方一个反思和改变的机会。
退休后的生活,不应该只有麻将和无聊,更应该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培养一个兴趣,多出去走走,多和家人朋友交流,才能让晚年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
人无论到了什么年纪,都要有改变自己的勇气。不要被过去的习惯所束缚,不要被眼前的安逸所迷惑。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才能跟上生活的步伐,才能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
真正的幸福,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财富,不在于你去过多少地方,而在于你身边有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在于你们能够互相珍惜,互相陪伴,一起度过平凡而温暖的日子。
赵秀兰和李建国的晚年生活,就像一首温馨的小诗,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地流淌,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是真正的家庭。而他们的故事,也会在时光的流逝中,不断回响,给更多的人带来启示和温暖。
(全文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