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展厅为《金光璀璨,世代昌明》金昌古代文明展。在展馆的二楼西侧,分为“文明之光”、“东西之融”、“窟塔之影”、“边塞之韵”四个单元,年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两汉、十六国、北朝、隋唐、宋、西夏到元、明、清时期,展陈文物286件(套)。以文物展示、空间装饰艺术,场景复原和模型为主,体现了金昌具有代表性历史文化。
我以此展厅为重点,欣赏每一件文物。让徐御航到国家级文物展柜给我介绍一下。
在厅中间的用玻璃罩专柜里摆放着面龙纹铜璄,这面铜璄1979年在金川三角城遗址出土的,是国家一级文物。直径5厘米,厚0.2厘米,镜面微凸,凹背,背面鎏金。中区三兽纹,内区拱形钮,外区素平,镜体稍厚。镜面上模铸三条躯体蜿蜒对称尤纹,三龙首尾相接,环绕在镜纽一周,这面铜镜与四川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鸟有异曲同工之妙。
通过徐御航同学的讲解,领略到古代人精湛的制铜工艺,也赞叹春秋战国时期金昌先民非凡的想象力,洋溢着浓郁的草原青铜文化的特色,是甘肃沙井文化青铜器的杰出代表,这件龙纹铜镜为金昌市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也是金昌市博物馆的馆标。
在1996年在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赵家沟墓群沙盘前专柜中,站立一匹青铜马,我驻足,徐御航介绍说,这匹青铜马,也是金昌博物馆镇文物之一。属于国家一级文物。高39厘来,长28厘米、宽10厘米,青铜质,绿锈色,四蹄站立,昂首嘶鸣,形象矫健俊美,沉稳大气,英姿勃发,含蓄待动,大有奔腾万里之势,别具风姿。与武威雷台奔马风格相似,是汉代青铜艺术精品。是农耕文明西进河西走廊文物瑰宝。
在西晋北朝十六国展厅,一羽人画像砖,我感到极大的兴趣,砖用白粉涂底,墨线勾勒,彩绘出羽人形象。长37.7厘米,宽18.8厘米,厚42.2厘米,羽人巨耳蓄髭,双肩生翼,肩部与脚部的羽毛飘逸,姿态舒展,被云气环绕。画面线条流畅清晣,色彩鲜明。羽人神色生动,其:姿态与四周云气配合,具有功感。真是身有双翼,信风乘云,好飒一羽人。此文物为国家一级文物,大饱眼福。这个是复制品,真品为国家博物馆收藏。
在厅的后半部有一尊明代鎏金铜菩萨汲引了,这尊鎏金菩萨像,1992年出土于金川区宁远堡镇亥母寺遗址。高33.4厘米,底宽24厘米。结半珈坐。仪态端庄,造型丰满,比例匀称。脸部丰满圆润,耳垂肩,璎珞,顶饰青晣,衣褶线条生动,曲线优美。也是国家一级文物,镇馆之宝之一。
馆厅还有13件国家一级文物,如鸟尾圆珠纹铜带扣,云雷纹环首铜短剑,三层伫马铜饰牌,环首铜刀……
然后,又到金昌民俗文化厅,回望一百年,追梦新时代厅,走马观花参观一下。参观金昌博物馆大开眼界,收获甚丰,让我流连忘返,永铭心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