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陇东黄土高原寒意渐浓,庆阳市的文旅市场却热度攀升。近日,“陇东南精品线路新媒体踩线”活动深入庆阳,循着环州故城的宋风街巷、周祖陵的千年文脉、南梁组歌的红色旋律,解锁“冰雪+康养+民俗”融合的冬春季文旅新场景,一幅传统文化活化、红色基因传承、生态康养赋能的文旅发展画卷在陇东大地徐徐展开。
踩线团首站走进环县环州故城,这座依托宋代环州古城墙、砖塔遗址复原的4A级景区,已成为庆阳文旅融合的“核心引擎”。夜幕下,景区以暖黄光为基调,串联“大宋边城”文化元素打造统一夜景体系。非遗传承人许明堂带领团队在皮影馆内演绎《康熙征北塔》,他在演出间隙接受采访时说:“能在环州故城的舞台上,用道情皮影把咱陇东的故事讲给各地游客听,既让老手艺活了起来,也让更多人了解咱的文化,这是件特别有意义的事。”穿行于环州故城街巷间,“福禄寿禧财”灯笼墙、古环州诗词打卡墙及“撞南墙”“我在环县等你”等处特色打卡点人气十足,环县羊羔肉鲜香四溢,黄米馍、搅团等特色小吃齐聚,构成烟火气十足的夜游图景。
在庆城县,踩线团沿着周祖与岐伯的足迹,探寻华夏文明的源头脉络,品味当地特色美食。周祖陵景区内,中国农业博物馆庆阳分馆以实物、图片还原周先祖不窋“教民稼穑”的农耕文明,展现从刀耕火种到现代智慧农业的演进,让千年农耕文化可感可触;毗邻的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作为全国唯一以岐黄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览馆、全国最大的岐黄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馆内1800余件文物、中药材标本与不同版本《黄帝内经》静静陈列,全方位展现“中华医学鼻祖”岐伯与黄帝“论医问政”的智慧结晶——相传二者曾在此进行1080次医学对话,奠定《黄帝内经》核心内容。2023年,庆城县被中国社科院认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岐黄文化传承地”,该馆也成为庆阳“康养文旅”的重要支点。而在药王洞养生小镇,昔日黄土窑洞变身特色民宿,汉服巡游、中医体验、温泉酒店等元素相映成趣,宁夏游客刘芳的感慨道出许多人的心声:“既能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又能享受休闲乐趣,还能吃到地道小吃,这样的文旅体验很有吸引力。”近期,“岐黄周祖·一脉相承”文化惠民活动在此举行,篝火晚会、群星演唱会等吸引万余名游客,周边餐馆座无虚席,尽显农文旅融合活力。
红色文化是庆阳文旅的鲜明底色。11月7日晚,庆阳大剧院内座无虚席,“跟着艺术游甘肃”《南梁组歌》音乐会首演。11首原创曲目从不同视角展现南梁革命热土的深厚情感,以交响情景诗形式诠释“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南梁精神,成为庆阳红色文旅的创新表达,是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动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实践。甘肃省歌剧院院长薛鹏新称:“用交响情景诗《南梁组歌》音乐会的形式,来表达我们对革命烈士的深深敬意,极大地激发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据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介绍,今年冬春,庆阳着力打造“冰雪+康养+民俗”融合的冬春季文旅新场景,组织景区、旅行社、酒店民宿推出景区门票减免、酒店民宿折扣等系列优惠政策,加强资源互享、客源互送、市场共推;围绕冰雪经济、春节民俗等热点精心谋划各类文旅活动,计划在环州故城推出新春灯展、非遗展演,在庆城县开展岐黄康养体验,进一步挖掘特色美食价值,扩大宣传营销,助力甘肃省文旅市场客流和消费稳步增长。
从非遗活态传承到红色文化创新,从农耕文明展示到康养业态培育,从特色美食挖掘到文旅融合赋能,庆阳正以“以文塑旅、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路径,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优势。此次踩线活动不仅让庆阳冬春文旅新场景走进公众视野,更彰显出这座千年古城在文旅融合发展中,正以全新动能书写着陇东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