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资溪县乌石镇草坪村[新月畲族村旁边],藏着一座知青村落。
博物馆外毛主席像:毛主席挥手我前进
这也成了该村的旅游特色,现在被打造成知青博物馆,是应该村上海知青建议保存打造的。
11月16日下午,我们参观了这里。
村口矗立着毛主席挥手我前进雕像,雕像基座写有黑底金字“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身后青砖瓦房门口挂着“乌石草坪民兵营”红底黑字牌子,博物馆是一溜长条五间平房组成,瓦檐下深红色美术大字写着:“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墙脚有两副石磨。
知青博物馆外
路左边墙上白底红字写着毛主席语录:为人民服务。语录上方塑有呈两边对开的三面红旗,红旗中间红色圆圈内一颗红色五角星。三面红旗左边是两个大喇叭。
博物馆就在一溜五间平房里,有各种最高指示及毛主席语录,还有江西省首批知青照片,各种实物,有老式座钟、手提马灯、算盘、油印机、钢板铁笔、铝饭盒、木头甑子、木头洗脸盆洗脸架、瓦瓮、飞跃牌黑白电视机、箩筐、木犁、竹篾撮箕、一台电影放映机单机、墙上挂着一块银幕、白瓷饭碗上写有毛主席语录,画着飘扬的党旗、碗底印有“一九六八年制”、还有泥塑《龙江颂》江水英、《杜鹃山》雷刚 、《红灯记》李玉和、李铁梅,《霓虹灯下的哨兵》赵大大等人物形象,反映了知青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时代背景,历史过程,当中还放有一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附有习总书记在延安当知青的照片。
各种生活生产用具
一间屋子,摆放一张厚重的不上漆的木头桌子,一把木头椅子,桌面上有一架算盘,一本账本,应该是会计的办公室。岁月的浸染,桌椅算盘已经变成深色。我们一位驴友还坐在椅子上,装作会计打算盘。
博物馆“前言”:
1955年,毛泽东向全国知识青年发出号召:“一切可以到农村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该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于是一场涉及全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拉开序幕。1964年8月,南昌市有500余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资溪。1968年12月,毛泽东再次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由此,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再掀高潮。全国千百万城市中学、大学毕业生,上山下乡,和广大农民同甘共苦战天斗地,用火热的青春和汗水,书写壮丽的人生篇章。习近平同志就是知青中的杰出代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正是广大知青当年学习、劳动、生活的典型写照。
民兵营
当时资溪也接纳安置了南昌、上饶、抚州及资溪本地等共1666名知识青年,插队落户在全县各公社大队的生产队,草坪村安置了336名各地知青。
广大知青把无悔的青春刻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中。原下放在草坪的上海知青,热情致信县委书记,建议保护知青当年旧址,开发旅游资源,赤诚之心,火热滚烫!
展板
对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共和国发展进程中做出特殊贡献的一代知青人致以崇高敬礼!
博物馆外村子墙上,也画有相关画像,写有相关语录,营造了那个年代的气氛,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
我虽然不是知青,村里也没有知青,但我也是六零版,经历过那个时代,看到这些语录、照片、实物,激发了我的回忆。
电影机
展板
博物馆墙脚石磨
村子装饰的毛主席语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