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连云港文旅局_部门动态】
近日,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组织实施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山古道保护展示工程顺利竣工并通过市级初验。这条承载着八百余年历史记忆、见证区域文明交流的珍贵古道,经过科学、精心的保护修复,其历史风貌得到有效恢复,保存状况显著改善,为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塔山古道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朐阳街道南塔山,是江苏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据古道旁《新设山路记》石刻记载,该古道筑于金明昌二年(1191年),是连接古代海州与板浦的重要通道,记录了区域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史。作为省内唯一有确切纪年的古道,塔山古道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历经八百余年风雨侵蚀和自然风化,塔山古道此前出现石阶松动凹陷、块石移位缺失、苔藓滋生、杂草遮蔽等病害,保存状况堪忧。为切实加强保护,在省、市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于今年精心组织,启动实施了塔山古道保护与展示工程。本次工程严格遵循“最小干预”和“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聚焦本体安全与环境提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本体修缮:系统清理不当堆积物与修缮痕迹,清除石面生物病害。对散落、松动的原有石块进行归拢复位;路面缺失石材选用山体近源、材质纹理相近的自然块石科学补配,最大限度恢复古道原貌与通行功能。对陡坡路段进行适度修整,提升通行安全性。
排水优化:依据古道原有形制,系统疏通、修整并适度拓宽沿线排水沟,清除淤积物。新增设排水沟和埋设排水管,并利用块石减缓高差处水流冲刷,显著提升排水能力,有效预防山洪对路面的侵蚀。
石刻保护:针对两处珍贵石刻(《新设山路记》等)的文字漫漶及其他病害,采用去离子水与高温蒸汽清洗等专业手段,清除污垢与微生物附着,有效遏制生物侵蚀。同时,在适宜位置增建保护亭,为石刻遮风挡雨,也为游客提供休憩空间。
展示提升:检修完善游步道,增设连接段优化参观路线;沿途增设内容精炼、图文并茂的解说牌,普及古道历史文化知识;在陡峭易滑路段设置醒目、耐久的指引标识,提升游客观览体验与安全性。
环境整治:在古道两侧及周边区域进行绿化补植与种植土覆盖,美化环境的同时增强土壤固持能力,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塔山古道的修缮,不仅是对一处文物保护单位物理形态的修复,更是对城市历史根脉的精心守护与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这条跨越八百余年的“时光隧道”得以完好保存,成为研究古代交通、区域交流的“活化石”,其承载的厚重历史信息得以延续。工程全过程贯穿“最小干预”理念,运用科学手段解决病害,尊重历史痕迹,维护生态平衡,为类似线性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有益借鉴。完善的展示设施与解说系统,使其成为市民游客触摸历史、感知文化的“户外博物馆”,显著提升了文化遗产的可达性与教育功能。
作为连云港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物证,塔山古道的保护成果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有力支撑,为我市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将以此次保护工程的实施为契机,持续深化对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与活化利用,讲好港城故事,传承历史文脉,让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