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为了打卡我国古建之“八大辽构”,在9月份启动了我的八大辽构补全计划。所以开启了河北保定涞源阁院寺和高碑店开善寺的探寻之旅。但是保定的文化遗产何止这些,我们继续探索,寻找那些或闻名,或小众的人文景点逐一介绍给大家。
京畿之地的河北保定
我的上一篇关于保定市的文章:李鸿章在保定留下的奢华遗产:揭秘李文忠公祠的前世今生。欢迎批评指正。
淮军公所亦即李文忠公祠
今天这篇文章介绍保定的城市中心,隐匿着一处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园林 —— 古莲花池 。
古莲花池,原名雪香园,为保定上谷八景之一的莲漪夏艳
古莲花池,原名雪香园,为保定上谷八景之一的莲漪夏艳 ,3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裕华西路244号,始建于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为元代汝南王张柔元帅创建,总面积为3.2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80平方米。
国保碑
历史的足迹:八百年风云变幻
古莲花池平面图(此图摘自网络)
今秋十月,莲花虽已经败落,莲池依然生机勃勃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时任保州(今保定)等处都元帅的张柔率部重建保州城,将保州城西一亩泉、鸡矩泉引入城内,在流水必经处,建立四座园林:西曰种香,北曰芳润,南曰雪香,东曰寿春,雪香园即为古莲花池的前身;
元定宗四年(1249年)夏,张柔部下乔维忠的次子乔德玉在雪香园中的临漪亭上举行宴会,特请郝经作文记胜,郝氏遂即兴而发,写下了《临漪亭记略》一文,这是有关古莲花池最早的记载;
明嘉靖四十四年~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在原古莲花池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时任直隶总督李卫创办“直隶书院”,址选在古莲花池,因地取名为“莲池书院”(又称“直隶书院”、“保定书院”);
清乾隆十年(1745年),古莲花池扩建宾馆为行宫,乾隆、嘉庆、光绪三朝帝后均来此驻跸巡幸,乾隆皇帝先后6次来此游赏,古莲花池也因此宏规大起;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卢靖任直隶提学使,重新把古莲花池建成读书治学之所,筹集款项在过去的鹿柴处盖起一座四十二间的双层图书馆楼,对外开放阅览。这是直隶省省立最早的图书馆;
民国九年(1920年)~民国二十年(1931年),各级政府古莲花池均有修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的十余年中,在日伪、国民党的统治下,古莲花池无人整修,至解放前夕已是山倒池淤的破败景象;
1948年10月,保定市解放,市政府在古莲花池成立“民众教育馆”,宣传党的各项政策和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扫盲工作;
1951年~2008年,保定市各方面对古莲花池进行了多次修缮;
2009年5月1日,古莲花池新增维修部分开始对游人开放。
园林之美及融合南北的建筑艺术造就了十二胜景
春光满园的古莲花池(此图摘自网络)
古莲花池以水为灵魂,以中心岛为界,将池水巧妙地分为南北两塘 。其建筑风格独树一帜,它巧妙地融合了北方园林的宏伟壮观和南方园林的小巧玲珑,堪称园林建筑艺术的典范 。
我们从进入景区大门开始就不停地赞叹我们祖先的智慧在古莲花池所造就的杰作:十二景宛如十二颗璀璨的明珠,让我们流连忘返。下面我们根据参观顺序分别介绍:
春午坡:位于古莲花池正门,是入园的第一景 。它由太湖石和本地山石精心堆叠而成坡状假山,巧妙地运用了 “抑景” 的造园手法,先遮挡住游人的视线,避免园林景观在入口处就被一览无余,从而激发游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
位于古莲花池正门,是入园的第一景
假山上还保存着景名刻石和乾隆御笔的三方诗碑 。进门左右两边的碑亭我们在文章的后面专门介绍。
假山上还保存着景名刻石和乾隆御笔的三方诗碑
绕过假山,庭院豁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首先看到的是四柱三开间的木牌楼:古莲花池牌楼,坐南朝北,歇山式建筑,是一座三门四柱的彩绘牌楼,高约10米,朱漆彩绘,门上悬挂民国年间大总统徐胜昌书“古莲花池”大字横匾。
四柱三开间的木牌楼,正中篆体书写:古莲花池
直隶图书馆:为一座两层西式楼房,建筑面积240平方米。1908年,直隶省提学使卢靖筹款,在古莲花池东部建立了“直隶图书馆”,卢靖亲笔书写了馆额直隶图书馆。收藏图书2000余种,供平民借阅。是长江以北地区最早建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社会已超过百年。
长江以北地区最早建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社会已超过百年
水东楼:位于园林北塘正东部,为两层歇山布瓦顶结构,下层五开间、上层三开间轩厅的设计兼具观赏与实用功能。
两层歇山布瓦顶结构,下层五开间、上层三开间轩厅的水东楼
君子长生馆:紧邻北塘西岸,半面建在水上,是一座歇山五脊庑殿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四周庑廊环抱 。君子长生馆的隔扇门窗采用步步锦图案,苏式彩绘雕梁画栋。
君子长生馆的隔扇门窗采用步步锦图案,苏式彩绘雕梁画栋
小蓬莱:君子长生馆南北有配房,一称小方壶,一称小蓬莱。
君子长生馆南北有配房,一称小方壶,一称小蓬莱
从小方壶向湖中心看去:宛虹亭和拱桥
君子长生馆南北有配房,一称小方壶,一称小蓬莱
万卷楼:万卷楼是园内体量最大的建筑,高大宏伟,曾是贾辅的私人藏书楼,后成为莲池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莲池书院博物馆,罗哲文的题字
万卷楼是园内体量最大的建筑,此图远景的建筑即万卷楼
藻泳楼:藻泳楼位于古莲花池中心洲中部,坐南朝北,与北岸的万卷楼相望。二层重檐歇山顶,高约13米,两层都有回廊环护。
藻泳楼重檐歇山顶,位于古莲花池中心洲中部
宛虹亭:为重檐八角攒尖顶,两层高 12 米,内柱之间以格扇为门窗,门内有旋转式木梯通顶层,下层檐柱之间安装坐板 。
宛虹亭:为重檐八角攒尖顶,与亭南的宛虹桥相搭配,犹如双龙戏珠,造型优美
它四面临水,与亭南的宛虹桥相搭配,犹如双龙戏珠,造型优美,充满了灵动之美 。
园内建筑的梁枋上,既有北方彩绘那种鲜艳夺目、对比强烈,又有南方雕刻工艺所呈现出的细腻纹理和生动造型
古莲花池园内建筑的梁枋上,既有北方彩绘那种鲜艳夺目、对比强烈的色彩,又有南方雕刻工艺所呈现出的细腻纹理和生动造型 。这种南北建筑艺术的完美融合,让古莲花池在众多园林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
文化瑰宝:碑刻与藏书的魅力
古莲花池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而碑刻便是其中最为璀璨的珍宝之一 。这里汇聚了唐、宋、元、明、清各代碑刻近百通 。古莲花池现有碑刻二百余方,主要分布在碑廊、碑院内。
西碑廊
西碑廊在春午坡西侧,有廊八间。集怀素、褚遂良、颜真卿、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等六家八种的《莲池书院法帖》刻石五十一方。
这是谁写的?
怀素的《自叙帖》
米芾的《虹县诗》
颜真卿的《千福碑》
现存唐代《田琬德政碑》和明代王阳明诗碑等文物遗存位于水东楼南边 ,与君子长生馆隔水相望形成“湖中有景”的园林格局。
现存唐代《田琬德政碑》和明代王阳明诗碑等文物遗存
唐代书法家苏灵芝的《田琬德政碑》堪称碑刻中的瑰宝 。此碑刻于唐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由集贤院学士徐安贞撰文,苏灵芝书丹并篆额,太原王希贞刻石 。碑通高 3.33 米,宽 1.21 米,碑文行书二十九行,行六十字,碑额篆书 “大唐易州刺史田公德政之碑” 三行,行四字 。
此碑刻于唐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由集贤院学士徐安贞撰文,苏灵芝书丹并篆额,太原王希贞刻石
宋代大文学家、金石学家欧阳修赞誉他是 “唐代写碑手” 。
明代理学家王阳明的《大草碑》,以其独特的草书风格展现了王阳明的才情与个性 。
明代理学家王阳明的《大草碑》
从这通碑刻中,我们能欣赏到王阳明高超的书法技艺和思想境界 。
清代帝王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的御笔碑,更是为古莲花池增添了一份皇家的威严与荣耀 。
康熙帝的擘窠书《龙飞》碑
嘉庆帝御碑
古莲花池秋景(此图摘自网络)
古莲花池,这座承载着近八百年历史的园林,它见证了保定的兴衰变迁,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与情感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古莲花池都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前来探寻它的奥秘,感受它的美丽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