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不断优化警务机制、创新治理模式、延伸服务触角
擦亮景美名片 营造人和环境
奇松、怪石、云海,黄山美景令人心旷神怡;青砖、黛瓦、马头墙,徽州古韵处处传承历史文脉。作为知名旅游目的地,安徽省黄山市每年吸引数千万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面对大客流带来的治安管理、安全保障与服务供给多重挑战,黄山市公安局坚持以改革为引领,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深耕旅游警务,持续完善景区治安防控体系,创新警务管理模式,延伸服务触角,着力构建“警景相融”治理新格局,倾力守护每一位游客的“诗和远方”。
完善警务机制,筑牢景区安全防线
“请勿翻越护栏拍照,注意脚下安全。”国庆假期期间,黄山游客如织。在玉屏楼附近险峻路段,黄山风景区公安局玉屏楼派出所民警辅警加强值守与巡逻,及时提醒、劝阻危险行为,全力保障游客安全。
玉屏楼派出所副所长章旻介绍:“我们实行‘定点值守+动态巡逻+视频巡查’立体化勤务机制,确保核心景点全天候管控、无死角覆盖。”
平安是游客最基本的期待,也是黄山公安的郑重承诺。近年来,黄山市公安局持续完善旅游安保机制,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治理格局,保障节假日和大型活动期间旅游秩序安全有序;健全群防群治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努力实现“早发现、快处置、化解好”。同时,依托“情指行”一体化机制,加强旅游治安态势研判,常态化排查风险隐患,动态强化重点区域、时段巡防,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黄山市公安局还联合池州、安庆、宣城三市公安机关,打破区域界限,在治安防控、应急联动等12个方面深化协作,推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警务融合、旅游警务协同发展,为游客营造更广阔空间的“无缝”安全体验。
近日,8名游客在皖赣交界五股尖山区迷路,休宁县公安局迅速启动边界警务联动机制,联合江西省浮梁县警方展开救援,最终成功救出被困人员。获救游客夏先生连声道谢:“黄山的山美水美,警察更美!”
在游客量持续攀升的背景下,黄山涉旅矛盾纠纷月均数量明显下降,三度荣获全国平安建设最高奖“长安杯”。
创新管理模式,赋能旅游业态升级
9月11日深夜,黟县漳河流域发生一起非法捕捞案件。智能治理平台自动预警,民警高效处置,案件迅速告破。黟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通过整合政府、企业及社会多方数据资源,深度融合多维感知网络与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对重点水域、山林智慧管控,推动生态警务从“人防”向“智防”跃升。
随着生态旅游兴起,黄山市公安机关将科技深度融入生态保护,构建多元化生态治理体系。在太平湖流域,黄山公安建立“森林警长”巡防机制,水岸联动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在新安江流域,运用“水上卫士+无人机+天网”实现立体巡护,并深化皖浙边界生态警网协作,打造“绿色生态联盟”;在黄山毛峰核心产区,联合多部门推行生态修复闭环管理机制,守护好山好水。
游客纷至沓来,留住人是关键。黄山公安从民宿入手,为游客安心畅游保驾护航。
“扫码就能入住,非常方便。”北京游客张先生通过电商平台预订屯溪区网约房,到达后快速办理完成入住手续。黄山市公安局创新推出网约房“安心码”登记系统并在全市推广。目前,全市1200余间正常经营网约房中,670余间自主经营管理的房源全部完成“安心码”绑定,实现入住信息全登记。
延伸服务触角,守护游客“诗和远方”
“关键时刻,还得靠警察!”10月5日,一位六旬游客在歙县古城突发疾病,徽州府衙警务站民警迅速施救并送医。
为提升游客体验,黄山市公安局科学布局,建成18个街面警务站,实现3A级以上景区警务服务点全面覆盖;推动多警种融合执勤,构建“5分钟旅游警务服务圈”,确保游客咨询求助快速响应。同时,畅通12345热线等平台,对游客诉求“一对一”跟踪、快速反馈;针对急难事项,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延时办、容缺办、跨域办”服务;落实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为国际游客提供便利。
10月2日,上海游客王先生因路况不熟违停,民警未开罚单,而是耐心指引停车、介绍游览路线。“黄山民警耐心暖心,让我感受到城市的温度,以后还来!”王先生说。
本网记者:张振雷 王娅飞 通讯员:张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