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皇宫,大部分人第一反应肯定是北京的故宫。事实上,除了北京故宫,国内尚有另一处皇家宫殿建筑群: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是清朝入关前的皇宫,又叫盛京皇宫。2004年,作为明清北京故宫的扩展项目,沈阳故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虽然规模无法与北京故宫相比,然而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皇宫里该有的建筑这里都有。作为清朝初始定都的“大本营”,沈阳故宫的建筑设计与布局一定不会敷衍马虎。
沈阳故宫始建于清太祖天命十年(1625年),占地约六万平方米。总体来看,可分为东路、中路、西路三条纵线架构。如果只是走马观花,估计两个小时即可逛完,完全不用担心像游览北京故宫般走得地老天荒。但如果是细看,呆上一两天也不够。
对于文物景点的旅游来说,历史很有趣,但偶尔也会带来枯燥和乏味,反而变成一种心理负担。有时不如直接忽略建筑背后的历史,简单欣赏一下雕梁画栋古籍馆藏也好。
据官方数据,沈阳故宫内现有建筑一百余座、五百余间,主体结构被完好保存至今。
沈阳故宫共经历了努尔哈赤(清太祖)、皇太极(清太宗)和乾隆三个大规模的扩建时期,前后共历时158年,可以说是精雕细琢融合了满汉蒙等多民族风格的建筑珍品了。
在1625至1644期间,沈阳故宫曾作为后金及清政权中心被使用。回望历史,这短短的十九年,一定是沈阳故宫履行它的历史使命的“高光时刻”。
1644年,天崩地裂。李自成进京,建立大顺。明崇祯帝在槐树下用一条黄绫驾鹤西去,大明覆灭。四十天后,清军入关,无情终结了李闯王的短暂皇帝美梦,同年迁都北京。
迁都后,沈阳故宫被继续保留,作为清皇帝东巡时的行宫使用。
现在,沈阳故宫定位为清代历史、艺术性质故宫博物院,面向世界各地游客开放参观。
东路部分建筑:大政殿、十王亭,系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建造,是皇帝议政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场所,也是沈阳故宫的开端。
大政殿。八角重檐亭,俗称八角殿,初称大衙门,后名笃恭殿,最后定大政殿。
十王亭。共十座殿亭,于大政殿两侧呈八字形排列,极具气势。
中路部分建筑: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等,主体系清太宗皇太极时期建造,是皇帝进行公务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地方。
大清门,即正门,俗称午门。
崇政殿,俗称金銮殿,被视为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
凤凰楼,为盛京时期的最高建筑。
相对来说,西路建筑会“简单”一点,少了行政的作用,多了“娱乐”的功能。西路的主体系清皇帝东巡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地方。乾隆时期增加了文溯阁(藏书楼),以及戏台、碑亭等建筑。
沈阳是清朝发祥地,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一朝指清朝(后金),两代帝王指的就是努尔哈赤(后金建立者)和清太宗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宫墙早已漫漶斑驳,历史也已经远去了。过了小雪的节气,我又迫不及待开始向往冰雪旅游城市沈阳冬天的漫天飞雪。很快,沈阳故宫的金瓦红墙上又该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