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反应对指南
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
各位热爱旅行、勇于挑战高海拔地区的朋友们,高海拔地区那壮丽的自然风光常常让我们心驰神往,但高反(高原反应)却像一道无形的屏障。
小编这次给大家准备了
这份科学应对指南
助你轻松跨越海拔线
把风景装进眼里,把挑战踩在脚下!
去高原前需完成三步健康评估
首先排查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先天性心脏病、未控制高血压患者需经专科医生评估;其次关注近期状态,感冒、疲劳或女性生理期应推迟行程;最后进行体能储备,可通过每周3次有氧运动提升心肺功能,训练时配合低流量吸氧模拟高原环境。建议携带便携式血氧仪,若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需立即终止行程。
辨别高反需关注三大信号
初期表现为头痛(前额及太阳穴跳痛)、食欲减退、失眠,此时心率可能增至100次/分以上。若出现持续干咳带粉红色泡沫痰、静息心率超120次/分,提示高原肺水肿。当出现共济失调(步态不稳)、意识模糊时,已发展为高原脑水肿。需特别注意夜间症状加重,因平卧位回心血量增加导致缺氧加剧。
应对策略分三级处理
轻症阶段应立即停止海拔攀升,采取"三降"措施——降低活动量、降低体温(避免过度穿衣)、降低代谢率。可间断吸入2升/分钟低流量氧气,配合布洛芬缓解头痛,右美托咪定改善睡眠。若48小时未缓解或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85%,需启动"黄金下降法则",每小时下降海拔300-500米,优先选择夜间下降以避开紫外线伤害。重症患者需建立"生存三角":持续高流量吸氧(4-6升/分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抗炎、使用便携式高压氧舱。建议随身携带"高原急救四件套":血氧仪、便携氧气瓶、硝苯地平控释片、速效救心丸。
征服高原,不是与自然对抗,而是学会与之共处
科学规划+冷静应对=安全与美景兼得!
理县文旅祝您旅途愉快!
—END—
校 核:索朗吉、夏丽
编 辑:李博霖
转 自:理想之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