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光汉(贵州)

位于江口县怒溪镇西北部的张家坡,地处梵净山麓缓冲区,是该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它与怒溪镇的田坝溪村、麻阳溪村相邻,同时还与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古镇接壤。今年六月五日清晨,东方刚露出鱼肚白,我随江口县土家学研究会的十余位老师驱车前往调研当地良好的家风教育及禁赌规则。
从县城出发,小车大约行驶了一个小时就到目的地。
站在张家坡放眼望去,它仿佛就藏于巍巍的群山之间,这里像一幅静谧的山水画。清晨,只见那薄薄的笼雾罩着山野的大地,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真是一座座人间仙境。寨子中林地里那一棵棵四季常青的细叶青冈、水青冈、香樟树等,以及那些不知名的参天大树依旧亭亭玉立的站立着,他们正敞开双臂迎接远方来客。树叶之间晒下斑驳的光影,倒影在山沟的溪水里,明镜如画。林中鸟儿,那婉转嘹亮的歌声一浪高过一浪。
张家坡山高林茂,地势险峻,四周居住着苗族、侗族、仡佬族、羌族、汉族等。这里,七个自然寨都姓严而不姓张,现已改名为梵星村。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至今,全村没有刑事案件发生,甚至连公安机关治安处罚案件都没发生。这里民风淳朴,人人不赌博,村民不比富有、不比吃喝,竟比邻里和睦、勤学上进。
全村7个村民组,345户,约1000余人口。该村至今还有保存完好且有上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百余栋,整村房屋依山而建,坐东朝西,房屋均修建在半山腰之上。2016年12月,它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2019年12月,又被列入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里的禁赌习俗及良好的家风教育,曾被中央纪委网站、《中国青年报社》、《贵州日报》等多家媒体载文刊发。
张家坡据《严氏族谱》及来此地的第一始祖人严淮、严瑚碑文记载:明洪武年间,黔蛮陈友谅作乱,朱元璋召严淮、严瑚二人为龙虎大将军,随帝亲征治蛮。平定清溪后,帝令淮、瑚二人率部来漏旗(现为怒溪镇)守教化蛮夷。从此,严姓人就在张家坡这一带繁衍生息,居住此地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
据说在清朝末年,朝政腐败,世风日下,张家坡一劣绅勾结昏官,在村里开设赌场,暗中操纵一批好赌之徒扎成“迷子”专套参赌之人,吸引松桃、铜仁、万山、玉屏、石阡、印江等县赌徒汇聚于此,一时乌烟四起,惨案迭生,接连发生数起命案。为整顿家风,刹住这股歪风邪气,族长严德安挺身而出召集众族人开会商定对策,众族人在会上都没有好的建议。在一筹莫展之际,严便拿菜刀自断左手食指说:“从今以后谁再赌博,我就剁他一个指头,遣出严氏家门,永不还宗”。自那以后,严氏家族人人安分不敢再赌,便定下“拥族爱国、禁赌倡学、安内御外、重义薄财”的家规,树立“修身养性、崇德重义、自爱自重,自尊自律”的家风。
严德安断指禁赌以后,张家坡严氏族人为让后人引以为戒,远离赌博 ,民国二十年在张家坡下寨古石桥处,立了一块长约0.8米,宽0.5米的禁赌碑文。碑文横批:美风美俗。碑竖文为:我地自祖公禁封赌博 数十年也 其间未有破坏 至本年有重法之子 私约数人黑夜赌博 首人处罚 以古礼自禁封 以后若有再犯者 重处不贷 特此垂碑布告 民国辛未二十年五月吉旦立。
时至今日,凡是张家坡严氏后人,不论他们走向何方,仍传承、保留这种传统的良好习俗。同时,张家坡这块禁赌圣地,也是江口县从清朝末年至今,没有人员参与赌博的行政村。
张家坡严氏族人他们时常以有国才有家,保家卫国为己任,同时也认为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据张家坡严氏族谱及张家坡严氏第一代始祖严淮、严瑚碑文记载:他们二人于明洪武年间,随帝亲征治蛮,平定清溪后定居张家坡。从此,他们的子孙后代就在此繁衍生息,为体现张家坡严氏族人精忠报国、一心为国,他们便将:“淮国应自上,仁政荣光昌,世代家和顺,永远佐朝纲”的二十字用作族人论资排辈的依据。
张家坡严氏宗祠里其神壁上书写的“仁义传家扬四海,文德敬祖永流芳”对联及家规:拥族爱国,禁赌倡学,安内御外,重义薄财”;家风:“修身养性,崇得重义,自爱自主,自尊自律”;家德:“以德为根,以城为本,以和为贵,以德服人”的名言名句流传至今。在这块上千土家族人居住的地盘上,每家每户其房屋的中堂里都会写上“仁义传家扬四海,文德敬祖永流芳”的家训对联。
张家坡严氏族人,精忠报国世代流传。民国元年(1911年),恶霸陈子云率众匪对江口、太平、快场、怒溪等地村民进行抢劫,搜刮民财、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官府无力剿尽。张家坡人严光林、严光梓、严光扬、严昌华等号召本族众人组成反匪联防队,在怒溪街上与众匪徒战斗一天一夜,将其全歼,缴获战马6匹、布匹25件、洋枪5支、大刀20把。后获民国县政府嘉奖,受当地人民群众高度赞扬。
1934年10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红六军团路过张家坡,有一名身受重伤的红军战士被当地百姓救下藏于地窖内,并用草药为其治疗,给其送水送饭。国民党地方武装人员虽多次前去搜查,但都没有搜到,最后只得空手而归。待那位受伤的红军战士伤势稍微好转后,当地群众才悄悄将其送了上百里路程前去追赶大部队。
抗日战争时期,当中国的大好河山被日本鬼子的铁蹄蹂躏时,张家坡严氏后裔就有六人参战。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这里消灭土匪残余势力时,许多严氏后裔他们不但为解放军战士带路、送水、送饭,有的还直接参与剿匪斗争,留下来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张家坡自严氏始祖居住后,其严氏后裔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全村家家户户,自上而下,老人小孩,他们不比富有、不比吃喝,而是比勤学上进,看谁家教育子孙后代有方,看谁家又出了多少人才。通过比、学、赶、帮、超的静默活动,全村户籍人口刚好一千余人的行政村,通过读书走出大山的人到目前已达400余人。全村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外工作,户户都有大学生,有的户其子女全是大学生。
张家坡人自这以后,他们还自发设立了爱心助学基金会,每年每家自愿捐赠善款帮助困难户的大学生入学就读。这种习惯的传承,它不仅是长期居住在张家坡的人的惯例,对于长期定居在外的张家坡严氏后裔,他们也会自觉、按时将捐款交给助学基金会。
2021年12月27日,张家坡人的这些行为还被《中国青年报》刊文报道:《贵州梵星村村民自发成立“关心下一代奖助学基金会”深山“状元村”播种新希望》。捐资助学活动以传承严氏家风为宗旨,教育、帮助严氏子孙后代成长成才,其意义深刻,影响长远。
张家坡严氏后裔七个自然村寨坐落于张家坡半山腰之上,背靠大山,民间俗称“簸箕大个天、挑粪上坡没放处”的话语。张家坡严氏后裔都是土家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杂居地,生活在这样一个自然环境差及多民族杂居的地方,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这里从来没有发生扯皮打架、群聚斗殴现象,从来没有人受过刑事处罚,甚至连治安处罚的案件都没发生。张家坡一个有上千人口的土家族山寨,它是江口县最偏僻的少数民族地方,加上又是少数民族集聚地,在七十多年里,他们确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互帮互助,各民族之间睦邻友好,这真是常人难以置信,同时也是一个奇迹。
当傍晚来临,只见山坡上到处炊烟袅袅升起,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那是农人煮饭的味道,此时此刻这里的山水、人情,总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呼唤着你进入他们的屋内品尝美味的土家茶水、吃上可口的土家饭菜。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