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达·魔都号”邮轮是由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中国首艘大型邮轮,它首航日是在2024年1月1日。
自首航以来,我就一直想去感受一下这艘国产邮轮的魅力及与国外的邮轮有什么区别,但因各种原因及不同声音的困扰一直未能成行。
此次为了庆祝我先生生日,考虑到在邮轮上衣食住行比较省心、方便,我们提前一个月购票并提前24小时在网上办理了“值船手续”。
我们出发的地点是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T3停车场。
由于个人不能步行进港,我们又不想排队等待免费接驳车,因此最终我们在“海上世界”接驳车点采用了打车方式到达了邮轮码头T3停车场,这里是办理行李托运处。
我们共带了两只行李箱,行李牌已在家打印好并用透明胶粘贴在行李箱拉手处。将两只行李箱交给码头办理托运工作人员,按码头指引过海关、边检、核验船票后,我们便顺畅地登上了这艘开往日本福冈的邮轮,总体感觉登船过程一路丝滑。
这班邮轮登船率高,约有5000名游客。因此我选择打车进港登船的方式与乘坐接驳车相比,在时间上至少节省了1.5-2.5小时。
登船后穿过邮轮方欢迎的队伍及长长的走廊,就来到了位于九层的房间。房门是打开状态的,房间干净整洁,空气清新,能感觉到它的通风系统很好。整体装修偏北欧简约风,是我喜欢的风格,唯一不足就是床小了些。
此时房卡和当日的“魔都号日报”已整齐的摆放在了床铺上。
由于行李还没有到,无法洗漱和换装,因此我们放好随身物品,并将随身携带的少量现金放入保险柜后便直奔餐厅。
登船后的第一顿晚餐我们选择的是位于三楼的“波罗的海”餐厅,这里就餐环境很好,餐品以中餐为主,中规中矩。咖啡只有美式,一时没找到热牛奶, 我便用冷牛奶与美式咖啡调了杯“猫外婆牌”专属咖啡,味道还不错,发现餐厅里有热牛奶是两天之后的事情了。
由于我们登船早,餐厅并不拥挤,不紧不慢地享用过晚餐后,回房间的路上,还看到很多游客刚刚上船。
到了房间门口,看到我的托运行李已经在此静候了,邮轮方工作人员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
将十几件衣服都挂在衣柜后,我无所事事,又将“爱达·魔都号”日报仔细翻看了一遍,发现只有“乘客安全演习”是必须参加的项目。
邮轮上的节日表演主要集中在三层的爱达广场、四至五层的大都会剧场、十层船中的海滩俱乐部及五层船尾的慕尼黑广场这几个地方,
于是带上我的房卡,看了一眼我老公,只对他说了三个字:“我走了”。他只对我说了一个字:“好”。
无需多言,这是彼此间生活多年,心照不宣的默契!
此时的他,最开心的事情一定是躺在床上看电视。
独自一人我就开启了这艘邮轮的探索之旅。我先乘坐电梯来到了十楼船中,发现此时这里人很多,有点乱糟糟的。原来这里也是奇迹花园自助餐厅所在地,此时大批游客在此地吃晚餐。
这里有一个不大的泳池,两个圆的按摩池。
不知是在哪里看到的信息,据说这个位于十层的室内泳池是恒温的,水温在26度至29度之间,我此后的几天可以到这里来游泳。我在心里对自己说。
我在此地并没过多停留。电梯间人也很多,于是我走楼梯来到了位于五层船尾的大都会剧场。
这里的设计很有中国“范儿”,运用了大片的中国红元素。来之前在官网上查过,大都会剧场能容纳800人同时看演出,对于本次5000名游客而言,这个剧场很明显是太小了。
我给它拍了张特写后就来到了位于船尾的慕尼黑广场。这里有一个椭圆形的演出舞台,此时并没有相关的演出活动。
来到五楼船中就能看到三楼的爱达广场,因为这里视线开阔,三至五层是镂空的,中间有一个大的水晶吊灯。
把“魔都号”几个重要的地方都走了一遍,发现它并没有我想的那么大,与我曾经坐过的邮轮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它没有赌场。
这也附合中国国情和特色,也是我心目中的一个亮点,将此空间用于其它方面,无形中公共空间及其它设施会增大一些。
用了25分钟时间,我将此后几天在邮轮上的几个主要活动、打卡点逛了一遍后就回到了房间。
由于本次邮轮的登船率高,我都能想象出各项活动都会过于热闹,所以除了必须点到的“安全演习”,我第一晚没有参加任何船方组织的活动就回房间休息了。
邮轮是22:30离开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的。按照“爱达·魔都号日报”上的提示,我将手机此刻的北京时间调成了东京时间23:30。
第一夜公海航行,风浪大了些,但由于此邮轮有着较高的减震性能,一切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并没有晕船。此后几天就趋于风平浪静,十分平稳了。
由此也开启了我真正的海上躺平模式。
周边的一切仿佛都不存在了,只专注于自己。
外面虽然人很多,但借助于这艘邮轮房间内良好的隔音,关上房门,室内瞬间变得十分安静,真正的闹中取静、与世隔绝。我知道,此时在10层的海滩俱乐部正是迪斯科表演时间。
下面我站在自己的角度,就我所关注的事项说一下自身感受及体会:
关于邮轮上的娱乐活动:
在大都会剧院表演的《马可波罗·丝路情缘》、《魔都Magic City》和《月之恋》值得一看,节目很有感染力,其中两名外国歌手用中文演唱的歌曲唱功很棒。
只是普通观众需提前至少半小时入场占座位,VIP也需提前入场,否则无好位置。电视4频道循环播放,但无法与现场表演的效果相提并论。
由于人多,很多娱乐活动我没参加,其它无法发表意见。
关于运动、健身:
健身中心位于12层船头,这里是个好位置,可以看见前面的蔚蓝大海。但因健身房空间不足,“层高”低,使我感到压抑,我只看了一眼就退了出来,并没在此地健身。
亲身体验,10层的室内游池并不是恒温的。
因为有一次我起床后,想错峰去游泳,当时是早上7点半,通过头一天观查,我发现早上泳池里人很少,而傍晚这地方人很多,当时理解为大家都忙着去吃早餐了。
当我进入水中之后才发现,大家不是忙着吃早餐不来游泳,而是由于早上水温过低,而傍晚人多的原因是经过一天的日晒,水温会有所升高。
此时的泳池中只有我一个人。我身体承受低水温的能力很强,只游了两个来回,就感到水温没有刚入水时那般冰冷了,身体也渐渐暖了起来。
但我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大概游了半小时左右,我发现泳池周边的人越聚越多,大家都是从奇迹花园自助餐厅出来餐后散步、拍照、打卡的。想到也许不小心会成为照片中的“背景墙”,还是离开为妙。
从此后再也没有光顾过这个泳池。
至于室外的泳池,由于白天紫外线太强,也是不敢进入的。
我发现在“魔都号”邮轮上最好的运动方式是在甲板上慢跑。
在碧蓝的天空与大海之间,迎着朝阳,有朵朵白云及海风相陪伴,在环型跑道上慢跑,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是清新的。
也可以采用从12楼的甲板快步走到15楼的“风和日丽湾”,这样走几个来回,也起到了运动健身的目的。
景如其名,名如其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沿着“风和日丽湾”前行,这里确实是一路美景,“风和日丽”。
关于餐食
邮轮上有三个免费餐厅,就餐环境都不错。所提供的自助餐也都差不多,味道趋同,菜品偏咸。
餐厅中的帝王蟹腿不是餐餐都有,但新鲜好吃。甜品中的小蛋糕味道不错。
首末晚餐有中、西点餐套餐,不要错过。我与老公刚好要一套中餐和一套西餐。它们摆盘精美,比自助餐还是要好吃很多,尤其是烤羊排味道很赞。
邮轮方准备有“下午茶”和“爱达深夜暖心粥”服务,虽然一次都没去参加过,不知味道如何,但看着每日“爱达·魔都号日报”的相关内容就给它点个赞。
与我乘坐过的其它邮轮相比,我心目中爱达·魔都号的亮点:
1、它电梯设计的很有现代感,只能在电梯外面选择所去的楼层,然后到它所指定的电梯去乘坐,在电梯里是没有选择按键的。
2、邮轮上所有服务人员都友好、热情。无论是服务中心的中国籍工作人员,还是打扫房间的东南亚小伙儿,抑或是在餐厅维持秩序的印度小哥儿,都很认真、负责。
虽然有2/3是外籍人员,但由于是我们自己国家制造的大邮轮,这艘邮轮在公海上航行,让我感受到我还在祖国的这片土地上,有一种亲切及归属感,这种体会是乘坐其它邮轮中不曾有过的。
3、它卫生间的淋浴间里有个隐藏式晾衣绳,这个小细节我要给他点个赞,刚好可以把滴水的泳衣放到上面,不会将洗手间弄湿。
最后说一下到邮轮抵达母港之后的离船:
“魔都号”邮轮离船是按前一天放到各房门上行李签的颜色对应的“魔都号日报”上通知的时间,按批次离船的。
而我们并没有按此时间离船,而是选择最后一批离船。虽然此时已退房,但在邮轮上用过早餐,在10层到15层的公共区域休息一下,最后再拍拍甲板及宝山岸上的风光留作纪念。
这样的好处是不排队、不拥挤。既方便了外地来沪赶飞机、赶火车的游客,也能让自己离船更轻松,取托运行李更快捷。
我们在甲板上散步时,还看到了邮轮上的一名穿着白色制服的船员坐着休息。本次航程顺利结束,想必他此时也一定是无压力,轻松自在的吧。
总而言之,我们本次乘坐的爱达·魔都号邮轮,是中国造船制造业从造船大国到造船强国迈进的标志性里程碑,本次乘坐“国之大器”的海上体验,也丰富了我的旅游经历。
“爱达·魔都号”邮轮,希望他越来越好,后续值得期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