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行走长城 对话千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吉林段)交流推广活动在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成功举办,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金振林出席活动并致辞。
来自吉林、河北、辽宁、黑龙江业界代表、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通过成果展示、主旨演讲、经验分享与圆桌对话等多元形式,共同探寻吉林长城的历史密码,共话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未来方向。
在圆桌对话环节,专家学者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传媒传播与研究领域展开了深入交流,既有理论剖析又有实践建议,为吉林段建设提供了多元思路。
近年来,吉林出版了《吉林省长城资源调查报告》,编制完成《吉林省长城保护管理总体规划》;组织实施一系列长城本体保护和抢险加固工程;组织对吉林东部地区长城资源及周边古城址的三维数据进行采集;开展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吉林段)高质量建设主题调研活动、“镜头探长城风韵”长城文化(吉林段)主题图片展;谋划推出4条长城特色主题精品线路;正在推进通化市赤柏松古城遗址保护利用建设项目。
“跨越千年的回响”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吉林段)图片展
近百幅照片与高清航拍图
交相辉映
生动再现了吉林长城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沧桑与厚重
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校外分馆)
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1月份
同步亮相的
四条长城主题精品线路
串联起沿线的
历史遗存、自然风貌与人文底蕴
既勾勒出吉林长城的空间脉络
更铺展开文旅融合的崭新图景
吉林段长城涵盖
汉烽燧线
唐代老边岗土长城
延边边墙
3段长城遗存
其发现极大丰富了
我国长城遗迹内涵
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
“通化汉长城的发现和确定将我国汉代长城的东端起点向东推进了数十公里,老边岗土长城与金代延边边墙填补了长城区域空白与年代缺环。”
通化汉长城 01
分布于通化市通化县,全长52千米,起于大茂山烽燧,向西与辽宁境内的汉长城连为一体。汉烽燧线由12处烽燧、1处关堡、1处相关遗存所构成。烽火台多利用自然山体之地势,在山顶修筑丘状烽台,其平面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剖面半圆形或梯形。
唐代老边岗长城 02
分布于长春、四平2个地市的5个县(市、区),起自长春地区德惠市松花江镇,经德惠市、农安县、公主岭市以及四平地区的梨树县、铁西区,向西南与辽宁省境内的土墙相连,沿线经过23个乡镇。遗产本体构成要素全部为长城墙体,总长度为242.69千米,包括现存墙体150.91千米,消失段91.78千米。
唐代延边边墙 03
分布于延边州,沿线经过和龙、龙井、延吉、图们和珲春共5个市的13个乡镇。遗产本体构成要素包括长城本体和附属设施,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地带,部分段落利用自然山险、河险等天然屏障。总长度为124.69千米,包括长城现存墙体82.38千米,消失段36.68千米,天然险5.63千米,墙体设施3处,附属设施90处。
主体活动结束后,与会嘉宾还前往延边开展了实地考察活动。下一步,吉林省将按照“总体设计、统一规划,保护为主、深化传承,文化引领、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分类建设”的基本原则,积极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助推吉林省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旅游强省、文化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彦召
校对:张也
审核:吴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