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持续的高温天气让整个城市仿佛置身于巨大的蒸笼中,此时,寻找一处清凉又有趣的避暑胜地,成为大家共同的心愿。位于泰山东麓天烛峰的封禅天地剧场,就凭借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舒适的观演环境成为一处清凉秘境。
17日晚,夜幕还未完全降临,封禅天地剧场就已人头攒动。山风带着草木的湿润掠过观众席,让踏入剧场的观众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习习凉风中,水雾随震撼鼓点飘散,激光束如历史长河般穿透夜幕,将观众席温柔笼罩,今年升级归来的《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正在用一场跨越时空的视听盛宴,为夏夜注入磅礴而清凉的文化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剧场内的灯光逐渐暗下,全场观众将目光聚焦在舞台之上。演出以“文化起源”篇章拉开帷幕,舞台机械缓缓升起,大汶口彩陶部落的祭祀场景跃然眼前。演员身着古朴的服饰,伴着激昂的鼓点,庄重地进行着祭祀仪式,多媒体投影将彩陶纹样投射在屏幕上,仿佛把观众带回了那个古老的时代,让人不禁沉浸在泰山文化的深厚底蕴中。
在“秦王封禅”篇章,黄河之水从天而降,主舞台投影出长城、兵马俑的背景,秦始皇一统六国后登山封禅的宏大场面震撼上演,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现场的一位观众激动地说:“这个场景太震撼了,我看到了秦始皇当年的雄姿,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
当演出进行到“日月同辉”篇章时,武则天的登场惊艳全场。饰演武则天的演员走到观众区,与观众近距离互动,随后又回到舞台,同“唐高宗”一同登山封禅。多媒体屏幕与激光设备相互配合,呈现出日月同辉的壮丽景象,观众发出阵阵惊叹,纷纷拿出手机记录精彩的瞬间。
在“诗圣望岳”篇章,自动追光系统紧跟着杜甫的扮演者,他登山吟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瞬间,舞台上光影变幻,舞台下的观众跟着一起背诵《望岳》这首名诗。“带着孩子来看演出,让孩子跟着‘杜甫’一起背诵《望岳》,感觉挺有意义。”游客李女士笑着说。
最后,“苍生祈福”篇章将演出推向高潮。166名专业演员组成盛大的祈福队伍,原始部落的首领、帝王、诗人、百姓齐聚一堂,身着五彩服饰,载歌载舞。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的声音回荡在剧场,传递出对众生的美好祝愿,也让观众深深感受到了泰山文化中“为众生祈福”的深刻内涵。全场观众起立,沉浸在宏大而又温馨的氛围中,不少观众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
这场让观众沉浸其中的演出,是今年5月1日起升级亮相的全新版本。此次升级历时6个月,总投资达4000万元,对演出内容、演出设备、演员阵容等进行了优化与升级。与旧版演出不同,如今的演出不再只聚焦帝王封禅,而是延展至百姓祈福,以穿越千年的手法将帝王封禅、百姓祈福、诗人唱颂等篇章重组,构成华夏民族、华夏精神与泰山高度依存的故事。
演出设备的全面迭代更是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体验。在灯光方面,演出增加表演区投光灯具、激光表演器数量,并采用自动追光系统、水雾机装置等,通过调整亮度、色彩等,营造特定的氛围。音响设备升级后,演出增加了沉浸式数字化声场重建定位系统,通过音效和音乐的运用,营造舞台氛围环境、塑造角色形象个性、诠释剧情发展转折,让观众身临其境。
全新的演员阵容也为演出增色不少。新版演出有166名演员,所选演员全部为专业演员,涉及舞蹈、武术、戏剧等多个门类,最大程度提高了新版演出的艺术呈现水准,增强了舞美表现力。演员用精湛的演技,将历史人物和故事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穿越时空与历史进行一场亲密的对话。
据了解,自“五一”开演以来,升级版《中华泰山·封禅大典》累计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单日最高观演人数突破3200人次。
夏夜寻幽,何须远行?不妨来到泰山封禅天地剧场,在感受清凉的同时,领略一场震撼心灵的文化盛宴。
(泰安发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联系齐鲁晚报泰安融媒中心,热线电话:0538-6982110。)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