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成小秦,1975年毕业于陕西师大外文系;1980年毕业于爱丁堡大学英文系。先后在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对外经贸大学工作。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标题为编者所拟。
爱尔兰 :勿忘历史
在爱尔兰参观或游览,经常提及的话题是大饥馑(Great Famine,亦称Great Hunger或Irish Potato Famine),即1845-1849年间,爱尔兰因马铃薯患枯萎病而歉收,经历严重饥荒、疾病和逃荒。
1841-1851年,爱尔兰人口锐减图
然而,史实表明,大饥馑既是天灾,更是人祸。历史上,英国人(英格兰人)侵略成性,自1171年,英王亨利二世率军入侵爱尔兰,经数百年殖民和蚕食,以及血腥宗教冲突,族群仇杀,至1801年,终将爱尔兰并入英国版图,期间,大量新教徒移民爱尔兰,而爱尔兰人属凯尔特人,大多信奉天主教,因此,教派与族群对立,冲突不断。
十七,十八世纪,新教统治集团推行《刑事法》(penal laws),严禁爱尔兰天主教徒购买或租赁土地,无选举权,不得担任公职,不得居住在自治市镇5英里之内,不得接受教育,不得从业,不得从事足以成功或致富的任何事业。
饥荒蔓延之际,面对饥饿的平民,3/4失业者,英国政府漠然置之,任其灭亡。更有甚者,大饥馑期间,英国政府将粮食、牲畜、黄油等从爱尔兰出口英国。史载,仅1847年,多达4,000艘船只,将粮食从爱尔兰运往布里斯托、格拉斯哥、利物浦和伦敦,期间,40万爱尔兰人死于饥饿。
大饥馑时期,英国人还从美洲进口粮食,船只经爱尔兰港口转运,也不救济濒死的灾民。四年间,百万人饿死,百万人逃荒,爱尔兰人口锐减25%。
救济院门外,1846年绘
迫于舆论压力,英国政府开办若干救济院,然饥民多,救济少,多少人逃荒途中填沟壑,以至千村寥落。大饥馑让爱尔兰人刻骨铭心,至今提起,仍愤然认为,英国人之所以见死不救,意在灭绝爱尔兰人,而霸占土地。
为让后人铭记历史,在爱尔兰各地,立有大饥馑雕像。这组群雕,位于都柏林利菲河北岸
1999年6月15日,加拿大政府总理寄语:纪念大饥馑受难者及其后代为建设加拿大做出的贡献
大饥馑雕像,位于国家艺术馆
大饥馑雕像,位于都柏林St. Stephen's Green 1663
大饥馑雕像,位于都柏林基督教会坐堂门口
大饥馑雕像,位于Sligo镇
自十八世纪中叶,爱尔兰人便移民域外,而在大饥馑期间,移民激增,每年约25万人移民英伦三岛、北美和澳大利亚。
复制三桅帆船Jeanie Johnston号,停泊利菲河。大饥馑时期,饥民乘此类帆船移民新大陆
大饥馑乃爱尔兰历史转折点,彻底改观岛国人口、政治乃至文化,成为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的发轫,加剧爱尔兰与英帝国的矛盾。1916年,都柏林爆发复活节起义,惨遭英军镇压,进而激发爱尔兰人的民族意识,并为故国独立而奋斗。1921年12月5日,爱尔兰独立战争结束,英国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