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嘉年华#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火爆,民宿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从江南水乡的白墙黛瓦,到云贵深山的特色木屋,从沿海城市的海景别院,到草原牧区的蒙古包民宿,它们或藏于市井小巷,或隐于山水之间,虽形式不一,但却各具风情。为吸客、揽客,许多民宿将当地的民俗、手作、美食等融入经营,让游客在住宿之余,能深度体验地域特色,使其不再是简单的住宿场所,更成了文旅融合的新载体。
泰安,作为“天下第一名山”泰山所在地,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研学、祈福,也带动了泰安民宿的快速发展,一些民宿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如泰山西麓的曹家庄民宿,南麓的花筑·泰山梅园,东麓的泰山石房等,都非常有名。而在泰山东南也有一处精品民宿群落,由原有石头村落改造而成,它就是曳尾园。
曳尾园,位于环山路水牛埠大桥东侧路北,藏在山中一片郁郁葱葱之中,园区由数套独院式精品院落组成,保留传统石头村落风貌,突出“土、野、俗、古、洋”特色,采用石头墙、原木梁等传统民居元素,室内装饰融入泰山文化符号,外朴内雅,能提供住宿、休闲、手工体验、养生等多元化服务,以及自然生态游体验。
入口处是别具创意的鱼形“曳尾园”招牌,镶嵌在原木架上,下面Fishtail lodge的英文标注也印证了这一点。也许很多朋友会对这个名字感到好奇,个人感觉,应该是来自“曳尾涂中”这一成语,出自《庄子·外篇·秋水》,常被用来形容追求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羁绊的人生态度,引申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也暗含了该园区的定位。
沿曲折的水泥小径走进其里,但见路两侧绿意盎然,垂柳依依,轻拂水面,翠竹沙沙,随风轻语,与旁侧各种树木交织成天然的绿廊,让人陶醉。前面不远处,左侧是游客接待中心,前面是垂钓观景台,摆放着几张茶几和沙发,供住宿的游客休憩,在此看云影徘徊,听风过竹梢。有闲情逸致,还可以摆开摊子垂钓,钓的是鱼,更是城市里寻不到的这份清闲、自在。
右侧墙下,有一小块篮球场地,上面有大小两个篮球架,是亲子互动的好地方。一旁放着四、五个轮胎,已被创意涂鸦,“ROCK”、“LOVE”等字样鲜活亮眼,透着青春的活力。
园区西北有一个老井广场,老井已经被废弃,旁边有一个石碾,也是老物件,用场没了,已不受人待见,可记忆和故事却沉淀下来。广场东侧是一个小水潭,湍急的溪流发出巨大的声响,很远就能听到。潭北侧立着12生肖石刻塑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成为园区内最动人的一隅。
再后面有一个独院,院内种植着蔬菜,屋内是康养调理之所,在这儿,能让人享受田园生活的松弛,也能获得身体的放松和舒缓,是一处疗愈身心的清净地。
园区东北角是一个石宕(暨废弃的采石场),旁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用张宗子《越山五佚记》的文意,说明此处石宕景观的来历。告诉人们,它并不是刻意制造的,而是残山剩水(经采石后)自然形成的。
石宕对面,有一座院落,门上的对联很有意思,“大葱萝卜粗煎饼且从闲处来,柴壶泉水泰山茶时向静中求”,通过“吃”与“饮”的日常小事,传递出一种“慢下来、静下来”的生活哲学,既有烟火气,又有雅致感。
横批“含经味道”,应该出自《后汉书·郎顗传》,形容对文化经典的咀嚼玩味,心怀常道,体察哲理。这副对联以日常饮食为切入点,传递出在平淡生活中追求闲适、在宁静中品味生活的心境,与园区定位和建筑特色相关呼应,非常应景。
一圈逛下来,看到的所有的房屋全是石头垒砌,里面有大床房、双床房、亲子房等类型,价位从346元到2037元都有,看人数和需求,相对来说,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逛完曳尾园,最打动人心的是,它把 “自在纯真” 藏进了每处细节里,石头垒的墙、废弃的老井、甚至采石留下的"伤疤",都没被刻意修饰,反而大大方方展现着岁月的痕迹。
夜里枕着山风入眠,清晨被鸟鸣唤醒,推开木窗就是竹影摇曳,空气中弥漫着院角蔬菜与草木的清新气息。“屋中留客听泉,墙外让人行路”,也许,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请联系指正!
我是@泰山旅游那些事儿,喜欢这篇文章,就动动你发财的小手,加个关注点个赞,转发出去留个言!期待分享你的建议和观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